1.取得測試商品、與相關軟件。
2.透過商品分析、實際了解商品波動週期與特性。
3.界定:「波短切割原理」。
4.根據前述原理,分析交易訊號頻率、波動週期。
5.選擇股票或期貨市場時間週期大小。
6.根據前者,計算組合信號。
7.分析資本報酬率!
8.透過資本報酬率相關數據、檢討決策、改善決策。
9.必須降低盲點到最低,雖不能趨近於0、但也要努力使之趨近於0!
10.針對交易結果,進階尋求系統的穩定性、以及資本報酬率的勝率。
上述的步驟代表一個非常嚴謹的過程,避免測試績效因為商品的不同,使得相關正面與負面績效失真。設計出一套真正的交易決策系統,設計研發者本身對於商品特性必須非常了解透徹。一套真正優異傑出的系統研發過程,其中困難度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即使研發成功後的決策非常簡單明確至極亦然!
2007年8月27日 星期一
2007年8月26日 星期日
[good]工商時報 D1/工商經營報/戰略高手 2007/08/23
【陳忠瑞(瑞展產經研究公司董事長)】
有一個傳統市場旁的小麵攤,因其口味獨特每天清晨5:30就開市,且幾乎隨時都高
朋滿座,筆者每周必報到,因而與其小老闆熟識,當股市老師與外資齊喊台股上看萬
點、萬二、萬五之際,小老闆不只融資滿檔股票,還將家中保單質押,並在營業員力推
下買了權證,筆者提醒他風險並在美國次級房貸爆發時,第一時間出脫,避開了隨之而
來的崩跌。
美國所謂「擦鞋童理論」,當擦鞋童滿口股票經就是股市過熱之時,台灣則有「下
午茶效應」,香港則是流行「蛋塔理論」,而中國也有「和尚尼姑效應」,以上種種說
法與筆者小麵攤的經歷,在在說明販夫走卒侃侃而談股票投資之際,就是股市過熱的賣
點,問題是每個人都認為其他人才是販夫走卒,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其中一分
子,就是很多所謂「股市名嘴」也只不過是隨市場起舞的擦鞋童,而且所謂「擦鞋童」
或「下午茶」之標準為何,完全是自由心證毫無量化標準,市場上常見之質轉量化之指
標不外乎:
(1)成交量:股市「量大作頭、量縮築底」是句名言,台股幾次萬點頭部皆爆大
量,如89年10393點時月成交量4.57億元,86年1025 6點時月量5.19億,79年12682點時
月量3.52億,而最近一次96年7月 9807點之4.83億元是台股歷史的次高月成交量,是否
成為如前幾次萬點行情的擦鞋童套牢量,隨之而來是長線修正,值得我們謹慎因應。
(2)融資餘額:散戶後知後覺以融資追漲之宿命,使融資餘額成為擦鞋童現象最
佳寫照,股市崩跌後的恐慌性殺融資現象也是股市止跌最佳訊號之一,89年3月5581億
元的融資餘額是台股歷史最高量,出現在10393點後的第二個頭部區10328點;87年3月
份5236億元的融資,則出現在86年10256點後之右肩9314點所在。
以上兩個指標可以發現量大作頭的歷史宿命,也都是後知後覺的擦鞋童所製造出來
的軌跡,但成交量似乎是股市高點的同時指標,融資餘額更是股市的落後指標,而且指
標雖可量化但卻無標準,並不足以做為股市的先行判斷指標,也就是對投資策略助益不
大。
事實上還有一個頗具準確度的指標可以判斷股市長期趨勢,那就是貨幣指標M1B與
M2年增率,資金在定期性M2與活期性M1B中移動,從移動的極限量化標準,精確研判所
謂「擦鞋童」是否已投入股市。筆者曾以此指標準確掌握到2000年科技泡沫化崩盤危
機,筆者在2000年5 月8日出刊的商業周刊接受題名為「景氣逆轉的機率不可太過鐵
齒」專訪時指出:「大家都知道,當股市熱絡時,民眾會把定存的資金解約轉為活存,
投入股市,這股對流動性資金需求的上升,會使得狹義貨幣供給額(M1B)上揚,但是
這個需求終究有其極限。根據我多年的觀察發現,當定存轉活存達到某個臨界點後,股
市將會由高檔滑落,景氣也會隨之在半年或一年後出現下滑趨勢。因此,只要觀察M1B
與廣義貨幣供給額(M2)的差額,當這個差額達到相對高檔時,就是股市即將出現大回
檔、景氣也將由多轉空之際;而當這個差額達到相對低檔時股市也將出現大漲,這個物
極必反的經驗法則在台股屢試不爽。
根據央行公布,3月分我國的M1B年增率以持續攀高至19.88%,創下5年半以來新高
點,對照經建會編定的景氣對策信號,M1B已經連續 3個月落在代表景氣過熱的紅燈
區,顯示短期資金需求有過熱跡象;但反觀M2年增率,則往下滑落至8.23%,是近5個
月來首度下滑。換言之,M1B與M2的差額已升高至11.63%,與民國87年第3季末的低點
(負11.09%)相較,目前已處於相對高檔,未來若往下走則代表資金行情的逆轉。另
外,若與86年第4季時的高點9.97%相較,目前M1 B與M2差額的位置也高出許多,當
時,這個高點的訊號出現後沒多久,台股加權指數就由9890點的高檔大幅下挫至5920
點。因此,台股長期的多頭格局還能持續多久,值得密切追蹤。」
2000年科技泡沫使台股從10393點跌至次年之3411點,筆者避開此一20年來最大崩
盤,貨幣指標居功厥偉,當然此一指標也將隨著環境變遷在使用上有所調整,例如近10
年來資金不斷外流,使M1B難以再達到以往20~30%以上的年增率,96年6月M1B年增率
為7.53%,M2為 4.63%,M1B-M2為2.9%,7月底台股從9807點暴跌,預料7月分貨幣指
標將進一步上揚。不管是成交量、融資餘額或貨幣指標、皆代表所有股市參與者的投資
行為,你我都應該避免成為擦鞋童的歷史宿命。
有一個傳統市場旁的小麵攤,因其口味獨特每天清晨5:30就開市,且幾乎隨時都高
朋滿座,筆者每周必報到,因而與其小老闆熟識,當股市老師與外資齊喊台股上看萬
點、萬二、萬五之際,小老闆不只融資滿檔股票,還將家中保單質押,並在營業員力推
下買了權證,筆者提醒他風險並在美國次級房貸爆發時,第一時間出脫,避開了隨之而
來的崩跌。
美國所謂「擦鞋童理論」,當擦鞋童滿口股票經就是股市過熱之時,台灣則有「下
午茶效應」,香港則是流行「蛋塔理論」,而中國也有「和尚尼姑效應」,以上種種說
法與筆者小麵攤的經歷,在在說明販夫走卒侃侃而談股票投資之際,就是股市過熱的賣
點,問題是每個人都認為其他人才是販夫走卒,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其中一分
子,就是很多所謂「股市名嘴」也只不過是隨市場起舞的擦鞋童,而且所謂「擦鞋童」
或「下午茶」之標準為何,完全是自由心證毫無量化標準,市場上常見之質轉量化之指
標不外乎:
(1)成交量:股市「量大作頭、量縮築底」是句名言,台股幾次萬點頭部皆爆大
量,如89年10393點時月成交量4.57億元,86年1025 6點時月量5.19億,79年12682點時
月量3.52億,而最近一次96年7月 9807點之4.83億元是台股歷史的次高月成交量,是否
成為如前幾次萬點行情的擦鞋童套牢量,隨之而來是長線修正,值得我們謹慎因應。
(2)融資餘額:散戶後知後覺以融資追漲之宿命,使融資餘額成為擦鞋童現象最
佳寫照,股市崩跌後的恐慌性殺融資現象也是股市止跌最佳訊號之一,89年3月5581億
元的融資餘額是台股歷史最高量,出現在10393點後的第二個頭部區10328點;87年3月
份5236億元的融資,則出現在86年10256點後之右肩9314點所在。
以上兩個指標可以發現量大作頭的歷史宿命,也都是後知後覺的擦鞋童所製造出來
的軌跡,但成交量似乎是股市高點的同時指標,融資餘額更是股市的落後指標,而且指
標雖可量化但卻無標準,並不足以做為股市的先行判斷指標,也就是對投資策略助益不
大。
事實上還有一個頗具準確度的指標可以判斷股市長期趨勢,那就是貨幣指標M1B與
M2年增率,資金在定期性M2與活期性M1B中移動,從移動的極限量化標準,精確研判所
謂「擦鞋童」是否已投入股市。筆者曾以此指標準確掌握到2000年科技泡沫化崩盤危
機,筆者在2000年5 月8日出刊的商業周刊接受題名為「景氣逆轉的機率不可太過鐵
齒」專訪時指出:「大家都知道,當股市熱絡時,民眾會把定存的資金解約轉為活存,
投入股市,這股對流動性資金需求的上升,會使得狹義貨幣供給額(M1B)上揚,但是
這個需求終究有其極限。根據我多年的觀察發現,當定存轉活存達到某個臨界點後,股
市將會由高檔滑落,景氣也會隨之在半年或一年後出現下滑趨勢。因此,只要觀察M1B
與廣義貨幣供給額(M2)的差額,當這個差額達到相對高檔時,就是股市即將出現大回
檔、景氣也將由多轉空之際;而當這個差額達到相對低檔時股市也將出現大漲,這個物
極必反的經驗法則在台股屢試不爽。
根據央行公布,3月分我國的M1B年增率以持續攀高至19.88%,創下5年半以來新高
點,對照經建會編定的景氣對策信號,M1B已經連續 3個月落在代表景氣過熱的紅燈
區,顯示短期資金需求有過熱跡象;但反觀M2年增率,則往下滑落至8.23%,是近5個
月來首度下滑。換言之,M1B與M2的差額已升高至11.63%,與民國87年第3季末的低點
(負11.09%)相較,目前已處於相對高檔,未來若往下走則代表資金行情的逆轉。另
外,若與86年第4季時的高點9.97%相較,目前M1 B與M2差額的位置也高出許多,當
時,這個高點的訊號出現後沒多久,台股加權指數就由9890點的高檔大幅下挫至5920
點。因此,台股長期的多頭格局還能持續多久,值得密切追蹤。」
2000年科技泡沫使台股從10393點跌至次年之3411點,筆者避開此一20年來最大崩
盤,貨幣指標居功厥偉,當然此一指標也將隨著環境變遷在使用上有所調整,例如近10
年來資金不斷外流,使M1B難以再達到以往20~30%以上的年增率,96年6月M1B年增率
為7.53%,M2為 4.63%,M1B-M2為2.9%,7月底台股從9807點暴跌,預料7月分貨幣指
標將進一步上揚。不管是成交量、融資餘額或貨幣指標、皆代表所有股市參與者的投資
行為,你我都應該避免成為擦鞋童的歷史宿命。
2007年8月24日 星期五
三重濾網交易系統
作者[華爾街狂徒] 發表于[2007-6-21 21:20:00]
Alexander Elder
三重濾網交易系統(Triple Screen trading system)是由本書作者設計,從1985年以來,運用于實際的交易中。1986年四月份,作者首度在《期貨雜誌》介紹這套系統。
對于每筆交易,“三重濾網”都需要經過三重的測試或過濾,許多交易機會乍看來不錯,結果卻被某一層濾網拒絕,任何交易若可以透過“三重濾網”的測試,成功的機會便很高。
“三重濾網”同時採用數種順勢的方法與逆勢的技巧,它由數個不同的時間架構分析潛在的交易機會。事實上,“三重濾網”已經不屬于交易系統的層次,它是一種方法、一種交易風格。
順勢指標與擺蕩指標
初學人總是試圖尋找一種神奇的萬靈凡----某種可以賺大錢的單一指標,如果他們可以暫時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將自以為發現了致富的捷徑。當神奇的功能消失之后,他們連本帶利的被市場吞噬,然後又開始尋找另一種萬靈凡。市場的複雜程度絕對不是任何單一指標所能夠應付。
對于相同的市場,不同的指標將發出相互矛盾的訊號。上升趨勢中,順勢指標將發出買進訊號,但擺蕩指標將因為超買而發出賣出訊號。同理,下降趨勢中,順勢指標將發出放空訊號,但擺蕩指標將因為超賣而發出買進訊號。
當趨勢明朗時,順勢指標非常適用,但在橫向走勢中,它們將提供反覆的訊號。反之,在橫向走勢中,擺蕩指標非常適用,可是行情一旦轉為明顯的趨勢,它們將過早發出訊號,讓使用者陷入險境。交易者說道︰“趨勢是你的朋友”或“讓你的獲利持續發展”。他們又說道︰“買低而賣高。”可是,如果趨勢向上,為什麼賣出呢?多高才算高呢?
某些交易者嘗試在各種順勢指標與擺蕩指標的訊號中取得某種折衷的妥協。妥協很容易作弊,如果你採用比較多的順勢指標,將產生某種結論;如果你採用比較多的擺蕩指標,將產生另一種結論。交易者總是可以根據心中的成見來搭配指標。
“三重濾網”交易系統同時採用數種順勢指標與擺蕩指標,希望過濾兩者的缺點而保留它們的優點。
選擇時間架構--5的因子3
還有另一個難題︰趨勢可能同時向上與向下,這取決于你以哪一種時間架構的圖形為準。日線圖的趨勢可能向上,而周線圖的趨勢則向下,反之亦然(參閱第36節)。交易者需要處理不同時間架構中相互衝突的訊號。
“道氏理論”的創始者查理斯‧道在本世紀之初提出,股票市場有三種趨勢。長期趨勢持續數年之久,中期趨勢為數個月,然後是短期趨勢。羅勃‧李(Robert Rhea)是1930年代的技術分析學者,他將這三種趨勢分別比喻為潮汐(tide)、波浪(wave)與漣漪(ripple)。他認為,交易者應該順著潮汐方向交易,掌握波浪的走勢,不需要理會漣漪。
時代已經不同了,市場變得更不穩定。時間架構的解釋,需要比較大的彈性。“三重濾網”交易系統在這方面採取一個原則︰任何時間架構都是以5的因子與較大和較小的時間架構相互關聯(參閱第36節)。
每位交易者都必須決定自己所希望交易的時間架構。“三重濾網”稱此為“中期”時間架構。“長期”時間架構是較高的一個層次,“短期”時間架構則是較低的一個層次。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交易部位通常是持有數天或數個星期,則你的中期時間架構是由日線圖界定。周線圖是屬于較高的一個層次,界定長期的時間架構;小時走勢圖是屬于較低的一個層次,界定短期的時間架構。
部位持有時間短于一個小時的當日沖銷者也可以採用相同的原則。對于他們來說,中期時間架構是由10分鐘走勢圖界定,小時走勢圖界定長期時間架構,2分鐘走勢圖界定短期時間架構。
在“三重濾網”中,首先必須檢視長期的走勢圖。你僅可以順著潮汐的方向交易----長期走勢圖中的趨勢。然後,在逆著潮汐方向的波浪中尋找進場機會。舉例來說,當周線趨勢向上,日線圖的跌勢是買進的機會。當周線趨勢向下,日線圖的漲勢是放空的機會。
第一層濾網----市場潮汐
“三重濾網”首先是分析長期走勢圖,較你所交易的時間架構高出一個層次。大多數的交易者都僅注意日線圖,每個人都觀察這份涵蓋數個月資料的圖形。如果分析周線圖,你的視野將因此而擴大5倍。
“三重濾網”的第一層濾網是採用順勢指標辨識長期的趨勢。最初的系統是採用周線MACD柱狀圖的斜率(參考第26節)辨識潮汐的方向。斜率是由最近兩支柱狀圖的關係決定,如果斜率向上,代表多頭居于主控地位,僅由多方進行交易。如果斜率向下,代表空頭居于主控地位,僅由空方進行交易(參考圖43-1)。
在周線圖中,MACD柱狀圖的每個跳動都代表趨勢的變動。發生在零線下方的向上跳動,它所提供的買進機會優于零線之上(參閱第36節“指標的季節性循環”)。同理,發生在零線上方的向下跳動,它所提供的賣出機會優于零線之下。
圖43-1 周線的MACD柱狀圖︰三重濾網的第一層濾網︰MACD柱狀圖的斜率是由最近兩支柱狀圖的關系決定(參考插入方塊)。在三重濾網的第一層濾網中,交易者首先必須觀察周線圖,然後再分析日線圖。如果周線圖的趨勢向上,我們僅可以由多方進行交易或在場外觀望。如果周線圖的趨勢向下,我們僅可以由空方進行交易或在場外觀望。
當周線的MACD柱狀圖斜率向上,代表買進的訊號。當指標在零線下方翻升,買進訊號比較理想。當周線的MACD柱狀圖斜率向下,代表賣出的訊號,當指標在零線上方回挫,賣出訊號比較理想(參閱第16節“指標的季節性循環”)。一旦判定周線MACD柱狀圖的趨勢之后,轉到日線圖上尋找相同方向的交易機會。
某些交易者運用其他的指標辨識主要的趨勢。Steve Notis在《期貨雜誌》中發表一篇文章,說明他如何利用“趨向系統”(Directional System)做為“三重濾網”的第一層濾網。你甚至可以採用非常簡單的指標,例如︰13周價格EMA的斜率。基本的原理都相同,大部分的順勢指標都可以做為“三重濾網”的第一層濾網。只要你先分析周線圖上的趨勢,然後順著趨勢方向在日線圖上進行交易。
第一層濾網︰利用順勢指標辨識周線圖上的趨勢,完全順著趨勢方向進行交易。
交易者有三個選擇︰買進、放空或觀望。“三重濾網”的第一層濾網剔除其中一個選擇。在主要的上升趨勢中,僅可以買進或觀望。在主要的下降趨勢中,僅可以放空或觀望,你必須順著趨勢潮汐方向前進,否則不要下海。
第二層濾網----市場波浪
第二層濾網是辨識逆著潮汐方向的波浪。如果周線的趨勢向上,日線的跌勢代表買進的機會。如果周線的趨勢向下,日線的漲勢代表放空的機會。
第二層濾網是運用日線圖上的擺蕩指標,辨識偏離周線趨勢的交易機會。擺蕩指標在跌勢中提供買進訊號,在漲勢中提供賣出訊號。根據“三重濾網”交易系統第二層濾網的規範,你僅可以採用周線趨勢方向的日線交易訊號。
第二層濾網︰運用日線圖上的擺蕩指標,在周線的上升趨勢中,利用日線的跌勢尋找買進機會。在周線的下降趨勢中,利用日線的漲勢尋找放空機會。
當周線趨勢向上,“三重濾網”僅接受日線擺蕩指標的買進訊號,忽略它們的賣出訊號。同理,當周線趨勢向下,“三重濾網”僅接受日線擺蕩指標的放空訊號,忽略它們的買進訊號。“勁道指數”與“艾達透視指標”都是“三重濾網”所適用的擺蕩指標,但“隨機指標”與“威廉斯%R”也很不錯。
假定周線的MACD柱狀圖上升,如果“勁道指數”的2天EMA跌破零線而未創數周以來的新低,這就是買進訊號(參閱第8章)。同理,假定周線的MACD柱狀圖下降,如果“勁道指數”的2天EMA向上穿越零線而未創數周以來的新高,這就是放空訊號(參閱圖43-2)。
圖43-2 日線勁道指標︰三重濾網的第二層濾網︰許多擺蕩指標適用于“三重濾網”的第二層濾網。勁道指數的2天期EMA是其中之一。當勁道指數跌破零線,代表買進機會,當勁道指數向上穿越零線,代表放空機會。
如果周線趨勢向上,僅適用日線擺蕩指標的買進訊號建立多頭部位。如果周線趨勢向下,僅適用日線擺蕩指標的賣出訊號建立空頭部位。在圖形的最右側,周線趨勢向下,等待勁道指數回升而放空。
假定周線的趨勢向上,如果“空頭力道”跌破零線之后而向上翻升,這就是“艾達透視指標”在日線圖上所提供的買進訊號(參考第41節)。同理,假定周線的趨勢向下,如果“多頭力道”向上穿越零線之后而向下滑落,這就是“艾達透視指標”在日線圖上所提供的放空訊號。
隨機指標(參考第30節)的交易訊號是以超買區與超賣區為基準。如果周線的MACD柱狀圖上升而日線的隨機指標跌破30的讀數,這是超賣的買進機會。如果周線的MACD柱狀圖下降而日線的隨機指標上升超過70的讀數,這是超買的放空機會。
在“三重濾網”中,威廉斯%R(參考第29節)需要採用4天或5天的期間,運用上與隨機指標相同。相對強弱指數(RSI)適用于市場的整體分析,但它對于價格變動的回應比較緩慢,不適用于“三重濾網”。
第三層濾網----盤中突破
在“三重濾網”交易系統中,第一層濾網是辨認周線圖中的潮汐。第二層濾網是辨認日線圖中逆著潮汐方向的波浪,第三層濾網是辨認順著潮汐方向的漣漪。它根據盤中的價格行為設定進場點。
第三層濾網不需採用走勢圖或指標,它是在第一層與第二層濾網發出買進或放空訊號之后,用來設定進場點的技巧。在上升趨勢中,第三層濾網是採用“追蹤型買進停止單”,下降趨勢則採用“追蹤型賣出停止單”(參考圖43-3)。
如果周線的趨勢向上,日線的趨勢向下,利用追蹤型買進停止單捕捉向上的突破。如果周線的趨勢向下,日線的趨勢向上,利用追蹤型賣出停止單捕捉向下的突破。
三重濾網的摘要內容
周線趨勢 日線趨勢 行動 交易指令
上升 向上 觀望 無
上升 向下 做多 追蹤型停止買單
下降 向下 觀望 無
下降 向上 做空 追蹤型停止賣單
如果周線的趨勢向上,等待日線的擺蕩指標下降而發出買進訊號,然後採用追蹤型的停止買單,價位設定在前一天高價上方一檔處。如果價格上漲,停止買單將被觸及而建立多頭部位。如果價格繼續下跌,原先設定的停止買單未被觸發,隔天將價位調降到最近高價的上方一檔。換言之,持續調降停止買進價位,直到停止單被觸發或周線指標反轉而買進訊號無效為止。
圖43-3 追蹤型停止買進----三重濾網的第三層濾網︰周線的MACD柱狀圖在九月份向上翻升。第一層濾網顯示上升趨勢,第二層濾網----勁道指數的2天期EMA----每跌破零線就是買進機會。
a.勁道指數跌破零線,隔天,在第a天高價的上方一檔處設定停止買單。
b.價格繼續下跌,將停止買單調降到第b天高價的上方一檔處。
c.開盤時建立多頭部位,將停損設定在第b天低價的下方一檔處。勁道指數創新高,顯示趨勢十分強勁,應該可以繼續發展。
d.勁道指數跌破零線,將買單設定在第d天高價的上方一檔處。
e.當價格穿越第d天高價時,建立多頭部位,停損設定在第d天低價的下方一檔處。
f.勁道指數跌破零線,將買單設定在第f高價的上方一檔處。
g.價格繼續下跌,將停止買單調降到第g天高價的上方一檔處。
h.開盤時建立多頭部位,將停損設定在第g天低價的下方一檔處。
i.勁道指數跌破零線,將買單設定在第i天高價的上方一檔處。
j.價格繼續下跌,將停止停止買單調降到第j天高價的上方一檔處。
k.開盤時建立多頭部位,將停損設定在第j天低價的下方一檔處。
l.價格開低觸發停損,任何指標不會完美無缺,切記設定停損。
如果周線的趨勢向下,等待日線的擺蕩指標上升而發出賣出訊號。然後採用追蹤型的停止賣單。價位設定在前一天低價下方一檔處。如果價格下跌,停止賣單將被觸及而建立空頭部位。如果價格繼續上漲,原先設定的停止賣單未被觸發,將停止價位持續調升到最近低價的下方一檔。總之,追蹤型停止賣單的目標,是順著周線的下降趨勢,在日線上升趨勢的盤中捕捉向下突破。
第三層濾網︰如果周線的趨勢向上而日線擺蕩指標向下,利用追蹤型停止買單捕捉盤中的向上突破。如果周線的趨勢向下而日線擺蕩指標向上,利用追蹤型停止賣單捕捉盤中的向下突破。
停損
適當的資金管理方法,是交易成功所不可或缺的一環。自律嚴格的交易者會迅速認賠,絕不會像輸家一樣猶豫不決。“三重濾網”交易系統是採取非常緊密的停損。
一旦進場買進之后,將停損設定在交易當天或前一天的低價----以較低者為準----下方一檔處;一旦進場放空之后,將停損設定在交易當天或前一天的高價----以較高者為準----上方一檔處。如果行情朝有利方向發展,盡快將停損調整到損益兩平的價位。往后,設定停損的原則是保護50%的帳面獲利(參閱第48節)。
由於“三重濾網”僅順著潮汐方向進行交易,所以需要採用緊密的停損。如果一筆交易不能立即獲利,顯示市場表面之下的根本情況已經發生變化,最好迅速出場。第一個認賠的機會,往往是最明智的認賠----讓你在場外重新檢討市況。
保守的交易者應該根據“三重濾網”交易系統的第一個訊號進場買進或放空,然後繼續持有部位,直到主要趨勢發生反轉或被停損出場。積極的交易者可以繼續採納日線擺蕩指標的每個新訊號,利用既有部位的獲利部分進行加碼。
在平倉方面,部位交易者應該以第一層濾網的訊號為準,繼續持有部位,直到周線趨勢發生反轉為止。短線交易者可以根據第二層濾網的訊號獲利了結。舉例來說,假定交易者進場做多,如果勁道指數翻為正值或隨機指標的讀數超過70,他可以獲利了結而賣出,然後另外尋找買進機會。
總之,“三重濾網”交易系統同時採用數種的時間架構與不同形態的指標。它採用長期走勢圖上的順勢指標,以及中期走勢圖上的短期擺蕩指標,並運用特殊的進場買進或放空技巧。另外,它還採用緊密的資金管理法則。
Alexander Elder
三重濾網交易系統(Triple Screen trading system)是由本書作者設計,從1985年以來,運用于實際的交易中。1986年四月份,作者首度在《期貨雜誌》介紹這套系統。
對于每筆交易,“三重濾網”都需要經過三重的測試或過濾,許多交易機會乍看來不錯,結果卻被某一層濾網拒絕,任何交易若可以透過“三重濾網”的測試,成功的機會便很高。
“三重濾網”同時採用數種順勢的方法與逆勢的技巧,它由數個不同的時間架構分析潛在的交易機會。事實上,“三重濾網”已經不屬于交易系統的層次,它是一種方法、一種交易風格。
順勢指標與擺蕩指標
初學人總是試圖尋找一種神奇的萬靈凡----某種可以賺大錢的單一指標,如果他們可以暫時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將自以為發現了致富的捷徑。當神奇的功能消失之后,他們連本帶利的被市場吞噬,然後又開始尋找另一種萬靈凡。市場的複雜程度絕對不是任何單一指標所能夠應付。
對于相同的市場,不同的指標將發出相互矛盾的訊號。上升趨勢中,順勢指標將發出買進訊號,但擺蕩指標將因為超買而發出賣出訊號。同理,下降趨勢中,順勢指標將發出放空訊號,但擺蕩指標將因為超賣而發出買進訊號。
當趨勢明朗時,順勢指標非常適用,但在橫向走勢中,它們將提供反覆的訊號。反之,在橫向走勢中,擺蕩指標非常適用,可是行情一旦轉為明顯的趨勢,它們將過早發出訊號,讓使用者陷入險境。交易者說道︰“趨勢是你的朋友”或“讓你的獲利持續發展”。他們又說道︰“買低而賣高。”可是,如果趨勢向上,為什麼賣出呢?多高才算高呢?
某些交易者嘗試在各種順勢指標與擺蕩指標的訊號中取得某種折衷的妥協。妥協很容易作弊,如果你採用比較多的順勢指標,將產生某種結論;如果你採用比較多的擺蕩指標,將產生另一種結論。交易者總是可以根據心中的成見來搭配指標。
“三重濾網”交易系統同時採用數種順勢指標與擺蕩指標,希望過濾兩者的缺點而保留它們的優點。
選擇時間架構--5的因子3
還有另一個難題︰趨勢可能同時向上與向下,這取決于你以哪一種時間架構的圖形為準。日線圖的趨勢可能向上,而周線圖的趨勢則向下,反之亦然(參閱第36節)。交易者需要處理不同時間架構中相互衝突的訊號。
“道氏理論”的創始者查理斯‧道在本世紀之初提出,股票市場有三種趨勢。長期趨勢持續數年之久,中期趨勢為數個月,然後是短期趨勢。羅勃‧李(Robert Rhea)是1930年代的技術分析學者,他將這三種趨勢分別比喻為潮汐(tide)、波浪(wave)與漣漪(ripple)。他認為,交易者應該順著潮汐方向交易,掌握波浪的走勢,不需要理會漣漪。
時代已經不同了,市場變得更不穩定。時間架構的解釋,需要比較大的彈性。“三重濾網”交易系統在這方面採取一個原則︰任何時間架構都是以5的因子與較大和較小的時間架構相互關聯(參閱第36節)。
每位交易者都必須決定自己所希望交易的時間架構。“三重濾網”稱此為“中期”時間架構。“長期”時間架構是較高的一個層次,“短期”時間架構則是較低的一個層次。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交易部位通常是持有數天或數個星期,則你的中期時間架構是由日線圖界定。周線圖是屬于較高的一個層次,界定長期的時間架構;小時走勢圖是屬于較低的一個層次,界定短期的時間架構。
部位持有時間短于一個小時的當日沖銷者也可以採用相同的原則。對于他們來說,中期時間架構是由10分鐘走勢圖界定,小時走勢圖界定長期時間架構,2分鐘走勢圖界定短期時間架構。
在“三重濾網”中,首先必須檢視長期的走勢圖。你僅可以順著潮汐的方向交易----長期走勢圖中的趨勢。然後,在逆著潮汐方向的波浪中尋找進場機會。舉例來說,當周線趨勢向上,日線圖的跌勢是買進的機會。當周線趨勢向下,日線圖的漲勢是放空的機會。
第一層濾網----市場潮汐
“三重濾網”首先是分析長期走勢圖,較你所交易的時間架構高出一個層次。大多數的交易者都僅注意日線圖,每個人都觀察這份涵蓋數個月資料的圖形。如果分析周線圖,你的視野將因此而擴大5倍。
“三重濾網”的第一層濾網是採用順勢指標辨識長期的趨勢。最初的系統是採用周線MACD柱狀圖的斜率(參考第26節)辨識潮汐的方向。斜率是由最近兩支柱狀圖的關係決定,如果斜率向上,代表多頭居于主控地位,僅由多方進行交易。如果斜率向下,代表空頭居于主控地位,僅由空方進行交易(參考圖43-1)。
在周線圖中,MACD柱狀圖的每個跳動都代表趨勢的變動。發生在零線下方的向上跳動,它所提供的買進機會優于零線之上(參閱第36節“指標的季節性循環”)。同理,發生在零線上方的向下跳動,它所提供的賣出機會優于零線之下。
圖43-1 周線的MACD柱狀圖︰三重濾網的第一層濾網︰MACD柱狀圖的斜率是由最近兩支柱狀圖的關系決定(參考插入方塊)。在三重濾網的第一層濾網中,交易者首先必須觀察周線圖,然後再分析日線圖。如果周線圖的趨勢向上,我們僅可以由多方進行交易或在場外觀望。如果周線圖的趨勢向下,我們僅可以由空方進行交易或在場外觀望。
當周線的MACD柱狀圖斜率向上,代表買進的訊號。當指標在零線下方翻升,買進訊號比較理想。當周線的MACD柱狀圖斜率向下,代表賣出的訊號,當指標在零線上方回挫,賣出訊號比較理想(參閱第16節“指標的季節性循環”)。一旦判定周線MACD柱狀圖的趨勢之后,轉到日線圖上尋找相同方向的交易機會。
某些交易者運用其他的指標辨識主要的趨勢。Steve Notis在《期貨雜誌》中發表一篇文章,說明他如何利用“趨向系統”(Directional System)做為“三重濾網”的第一層濾網。你甚至可以採用非常簡單的指標,例如︰13周價格EMA的斜率。基本的原理都相同,大部分的順勢指標都可以做為“三重濾網”的第一層濾網。只要你先分析周線圖上的趨勢,然後順著趨勢方向在日線圖上進行交易。
第一層濾網︰利用順勢指標辨識周線圖上的趨勢,完全順著趨勢方向進行交易。
交易者有三個選擇︰買進、放空或觀望。“三重濾網”的第一層濾網剔除其中一個選擇。在主要的上升趨勢中,僅可以買進或觀望。在主要的下降趨勢中,僅可以放空或觀望,你必須順著趨勢潮汐方向前進,否則不要下海。
第二層濾網----市場波浪
第二層濾網是辨識逆著潮汐方向的波浪。如果周線的趨勢向上,日線的跌勢代表買進的機會。如果周線的趨勢向下,日線的漲勢代表放空的機會。
第二層濾網是運用日線圖上的擺蕩指標,辨識偏離周線趨勢的交易機會。擺蕩指標在跌勢中提供買進訊號,在漲勢中提供賣出訊號。根據“三重濾網”交易系統第二層濾網的規範,你僅可以採用周線趨勢方向的日線交易訊號。
第二層濾網︰運用日線圖上的擺蕩指標,在周線的上升趨勢中,利用日線的跌勢尋找買進機會。在周線的下降趨勢中,利用日線的漲勢尋找放空機會。
當周線趨勢向上,“三重濾網”僅接受日線擺蕩指標的買進訊號,忽略它們的賣出訊號。同理,當周線趨勢向下,“三重濾網”僅接受日線擺蕩指標的放空訊號,忽略它們的買進訊號。“勁道指數”與“艾達透視指標”都是“三重濾網”所適用的擺蕩指標,但“隨機指標”與“威廉斯%R”也很不錯。
假定周線的MACD柱狀圖上升,如果“勁道指數”的2天EMA跌破零線而未創數周以來的新低,這就是買進訊號(參閱第8章)。同理,假定周線的MACD柱狀圖下降,如果“勁道指數”的2天EMA向上穿越零線而未創數周以來的新高,這就是放空訊號(參閱圖43-2)。
圖43-2 日線勁道指標︰三重濾網的第二層濾網︰許多擺蕩指標適用于“三重濾網”的第二層濾網。勁道指數的2天期EMA是其中之一。當勁道指數跌破零線,代表買進機會,當勁道指數向上穿越零線,代表放空機會。
如果周線趨勢向上,僅適用日線擺蕩指標的買進訊號建立多頭部位。如果周線趨勢向下,僅適用日線擺蕩指標的賣出訊號建立空頭部位。在圖形的最右側,周線趨勢向下,等待勁道指數回升而放空。
假定周線的趨勢向上,如果“空頭力道”跌破零線之后而向上翻升,這就是“艾達透視指標”在日線圖上所提供的買進訊號(參考第41節)。同理,假定周線的趨勢向下,如果“多頭力道”向上穿越零線之后而向下滑落,這就是“艾達透視指標”在日線圖上所提供的放空訊號。
隨機指標(參考第30節)的交易訊號是以超買區與超賣區為基準。如果周線的MACD柱狀圖上升而日線的隨機指標跌破30的讀數,這是超賣的買進機會。如果周線的MACD柱狀圖下降而日線的隨機指標上升超過70的讀數,這是超買的放空機會。
在“三重濾網”中,威廉斯%R(參考第29節)需要採用4天或5天的期間,運用上與隨機指標相同。相對強弱指數(RSI)適用于市場的整體分析,但它對于價格變動的回應比較緩慢,不適用于“三重濾網”。
第三層濾網----盤中突破
在“三重濾網”交易系統中,第一層濾網是辨認周線圖中的潮汐。第二層濾網是辨認日線圖中逆著潮汐方向的波浪,第三層濾網是辨認順著潮汐方向的漣漪。它根據盤中的價格行為設定進場點。
第三層濾網不需採用走勢圖或指標,它是在第一層與第二層濾網發出買進或放空訊號之后,用來設定進場點的技巧。在上升趨勢中,第三層濾網是採用“追蹤型買進停止單”,下降趨勢則採用“追蹤型賣出停止單”(參考圖43-3)。
如果周線的趨勢向上,日線的趨勢向下,利用追蹤型買進停止單捕捉向上的突破。如果周線的趨勢向下,日線的趨勢向上,利用追蹤型賣出停止單捕捉向下的突破。
三重濾網的摘要內容
周線趨勢 日線趨勢 行動 交易指令
上升 向上 觀望 無
上升 向下 做多 追蹤型停止買單
下降 向下 觀望 無
下降 向上 做空 追蹤型停止賣單
如果周線的趨勢向上,等待日線的擺蕩指標下降而發出買進訊號,然後採用追蹤型的停止買單,價位設定在前一天高價上方一檔處。如果價格上漲,停止買單將被觸及而建立多頭部位。如果價格繼續下跌,原先設定的停止買單未被觸發,隔天將價位調降到最近高價的上方一檔。換言之,持續調降停止買進價位,直到停止單被觸發或周線指標反轉而買進訊號無效為止。
圖43-3 追蹤型停止買進----三重濾網的第三層濾網︰周線的MACD柱狀圖在九月份向上翻升。第一層濾網顯示上升趨勢,第二層濾網----勁道指數的2天期EMA----每跌破零線就是買進機會。
a.勁道指數跌破零線,隔天,在第a天高價的上方一檔處設定停止買單。
b.價格繼續下跌,將停止買單調降到第b天高價的上方一檔處。
c.開盤時建立多頭部位,將停損設定在第b天低價的下方一檔處。勁道指數創新高,顯示趨勢十分強勁,應該可以繼續發展。
d.勁道指數跌破零線,將買單設定在第d天高價的上方一檔處。
e.當價格穿越第d天高價時,建立多頭部位,停損設定在第d天低價的下方一檔處。
f.勁道指數跌破零線,將買單設定在第f高價的上方一檔處。
g.價格繼續下跌,將停止買單調降到第g天高價的上方一檔處。
h.開盤時建立多頭部位,將停損設定在第g天低價的下方一檔處。
i.勁道指數跌破零線,將買單設定在第i天高價的上方一檔處。
j.價格繼續下跌,將停止停止買單調降到第j天高價的上方一檔處。
k.開盤時建立多頭部位,將停損設定在第j天低價的下方一檔處。
l.價格開低觸發停損,任何指標不會完美無缺,切記設定停損。
如果周線的趨勢向下,等待日線的擺蕩指標上升而發出賣出訊號。然後採用追蹤型的停止賣單。價位設定在前一天低價下方一檔處。如果價格下跌,停止賣單將被觸及而建立空頭部位。如果價格繼續上漲,原先設定的停止賣單未被觸發,將停止價位持續調升到最近低價的下方一檔。總之,追蹤型停止賣單的目標,是順著周線的下降趨勢,在日線上升趨勢的盤中捕捉向下突破。
第三層濾網︰如果周線的趨勢向上而日線擺蕩指標向下,利用追蹤型停止買單捕捉盤中的向上突破。如果周線的趨勢向下而日線擺蕩指標向上,利用追蹤型停止賣單捕捉盤中的向下突破。
停損
適當的資金管理方法,是交易成功所不可或缺的一環。自律嚴格的交易者會迅速認賠,絕不會像輸家一樣猶豫不決。“三重濾網”交易系統是採取非常緊密的停損。
一旦進場買進之后,將停損設定在交易當天或前一天的低價----以較低者為準----下方一檔處;一旦進場放空之后,將停損設定在交易當天或前一天的高價----以較高者為準----上方一檔處。如果行情朝有利方向發展,盡快將停損調整到損益兩平的價位。往后,設定停損的原則是保護50%的帳面獲利(參閱第48節)。
由於“三重濾網”僅順著潮汐方向進行交易,所以需要採用緊密的停損。如果一筆交易不能立即獲利,顯示市場表面之下的根本情況已經發生變化,最好迅速出場。第一個認賠的機會,往往是最明智的認賠----讓你在場外重新檢討市況。
保守的交易者應該根據“三重濾網”交易系統的第一個訊號進場買進或放空,然後繼續持有部位,直到主要趨勢發生反轉或被停損出場。積極的交易者可以繼續採納日線擺蕩指標的每個新訊號,利用既有部位的獲利部分進行加碼。
在平倉方面,部位交易者應該以第一層濾網的訊號為準,繼續持有部位,直到周線趨勢發生反轉為止。短線交易者可以根據第二層濾網的訊號獲利了結。舉例來說,假定交易者進場做多,如果勁道指數翻為正值或隨機指標的讀數超過70,他可以獲利了結而賣出,然後另外尋找買進機會。
總之,“三重濾網”交易系統同時採用數種的時間架構與不同形態的指標。它採用長期走勢圖上的順勢指標,以及中期走勢圖上的短期擺蕩指標,並運用特殊的進場買進或放空技巧。另外,它還採用緊密的資金管理法則。
2007年8月15日 星期三
主力進出與成交量的關係
主力的操作需要控盤程度至少到達30%以上,這要求在低位至少要有30%的籌碼出場,在高位有相當於這些籌碼的資金入場。這是一個相當大的工程。
出貨可以採取快的形式,在市場上還沒有反應過來漲勢就要結束的時候出貨完畢。而入貨則要求隱蔽,不能讓人家發現你在入貨,否則你達不到目的。只要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低位放量意味著資金的流入,如果主力採用這個方式入貨無異於告訴所有的人“我在進貨”,這樣做的目的何在?是自殺?還是別有用心?朋友們應當好好想想。
不否認有拉高建倉的操作,和低位放量入貨的操作,但是主力採取這種方式建倉之後往往是長時間的調整,通過這樣的調整折磨一切看多的看法,使得人們對於前期拉高建倉的判斷產生根本上的懷疑,只有這樣才能引發下一波行情。所以在很多的時候低位的突然的巨大成交量產生之後,我們不應當急著介入,最好能適當觀察一段時間,並且能經常對這些個股作出跟蹤。不是否認低位放量,而是說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您最好還是有個心眼。因為有太多的股民就是被套牢在放量上,看見放量就買入的操作不知套住了多少人。
主力在低位的入貨常常是使用並不引人注意微幅放大地成交量,並在走勢上呈現出窄幅的振盪,沒有人能意識到這種放量的產生,從而使得主力等悄悄地完成初步的建倉。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出成交量分析並不是簡簡單單對價升量增的關係的分析,當異常成交量出現的時候,不管是放量還是縮量,我們都應當通過和其他因素的結合,來判斷這個成交量的所代表的市場含義。最好的情況就是將成交量和價格結合考慮。學會通過分析成交量產生時的高度(價格)來分析主力的倉位。
記住一個原則,多數情況下,主力是不可能在相對的高位大舉入貨,或者在顯現出明顯入場跡象後,馬上展開拉高的行動的。在我國的市場上,成交量分析的本質就是對主力倉位的分析。不要把主力想像成神,他們要想盈利,就要在低位買進籌碼,在相對高位放出籌碼,否則他們就要虧損,和我們一樣。而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就明白如何結合成交量對主力進行分析,從很長時間的歷史圖形上找到他們從進入到離場的痕跡,因為主力無論是進來還是出去,都要產生成交量。
同時,我也想告訴投資朋友,買股票請不要妄想買到最低點,賣在最高點,懷有這樣的想法的人士非常不切實際的。
底下,我將介紹主力是如何進貨的。
出貨可以採取快的形式,在市場上還沒有反應過來漲勢就要結束的時候出貨完畢。而入貨則要求隱蔽,不能讓人家發現你在入貨,否則你達不到目的。只要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低位放量意味著資金的流入,如果主力採用這個方式入貨無異於告訴所有的人“我在進貨”,這樣做的目的何在?是自殺?還是別有用心?朋友們應當好好想想。
不否認有拉高建倉的操作,和低位放量入貨的操作,但是主力採取這種方式建倉之後往往是長時間的調整,通過這樣的調整折磨一切看多的看法,使得人們對於前期拉高建倉的判斷產生根本上的懷疑,只有這樣才能引發下一波行情。所以在很多的時候低位的突然的巨大成交量產生之後,我們不應當急著介入,最好能適當觀察一段時間,並且能經常對這些個股作出跟蹤。不是否認低位放量,而是說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您最好還是有個心眼。因為有太多的股民就是被套牢在放量上,看見放量就買入的操作不知套住了多少人。
主力在低位的入貨常常是使用並不引人注意微幅放大地成交量,並在走勢上呈現出窄幅的振盪,沒有人能意識到這種放量的產生,從而使得主力等悄悄地完成初步的建倉。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出成交量分析並不是簡簡單單對價升量增的關係的分析,當異常成交量出現的時候,不管是放量還是縮量,我們都應當通過和其他因素的結合,來判斷這個成交量的所代表的市場含義。最好的情況就是將成交量和價格結合考慮。學會通過分析成交量產生時的高度(價格)來分析主力的倉位。
記住一個原則,多數情況下,主力是不可能在相對的高位大舉入貨,或者在顯現出明顯入場跡象後,馬上展開拉高的行動的。在我國的市場上,成交量分析的本質就是對主力倉位的分析。不要把主力想像成神,他們要想盈利,就要在低位買進籌碼,在相對高位放出籌碼,否則他們就要虧損,和我們一樣。而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就明白如何結合成交量對主力進行分析,從很長時間的歷史圖形上找到他們從進入到離場的痕跡,因為主力無論是進來還是出去,都要產生成交量。
同時,我也想告訴投資朋友,買股票請不要妄想買到最低點,賣在最高點,懷有這樣的想法的人士非常不切實際的。
底下,我將介紹主力是如何進貨的。
2007年8月6日 星期一
均線實戰操作方法
薛斯循環理論指出“股票價格變動75%源於基本面因素決定的股價長期趨勢,23%由於週期波動,而無趨勢的價格波動僅有2%”,我們知道股票實戰在某種程度上可看作是對趨勢進行研判。目前投資者常用的研判手段是均線系統。均線在股市中通常被稱為移動平均線,是判斷股票價格未來趨勢目前最常用的一個技術指標,其本質是以算術平均值概念表示K線運行趨勢值的一種表達方法。由於移動平均值隨股價在不同時間下產生波動,導致每天均價值也在不斷改變,所以一般又叫隨機移動平均線。計算這種參數是對過去某一運行區域人為設定的一段技術指標,並求出該區域間移動平均總參數,然後除以所設定的時間平均期數,達到自己預期選用的移動平均值。通常把5日均線代表為前5天K線運行指數的累加平均值,10天代表前10天K線運行指數累加平均值。對於個股均線就是對該股股價不同時間內的累加平均值的計算,以此類推。
以上文字敘述在很多有關股市技術叢書上都有比它更精闢的論述,雖然均線技術看似容易,但真要把它運用到現實股市就很難找到十分貼近當前股價走勢的均線值,所以投資者總在設想尋求不同時期下找到離每天收盤價最近的均線參數值,為的是把均線當作阻力線和支撐線找到炒做上的買賣點。其學會研判均線技術在研判市場走勢時起到了解形態切線理論的初級基礎知識。比如利用該技術設定一些短線均線參數、中線均線參數、長線均線參數。
由於利用均線炒做技術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操作技巧,所以常規選擇一般都在不同分時走勢圖下選用適合自己常用的均線值,如幾天、十幾天或幾十天,甚至更長,及年線等均線參數。在設定均線走勢所設定時間越短,則限制莊家人為作弊手段的時間也就越短,但誤差性就越大;而設定的均線參數的天數越長,對判斷該區域走勢失真就越小,所以使均線參數隨當前股價的波動方向形成正比。也就是說,均線上升表示股價在上升,均線向下股價也在向下,因此得出股價的漲跌在隨時隨刻影響均線的上升與下跌,而均線參數值的變化是在股價波動變化之後才會產生。但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各種參數設定的均線系統都是根據使用者喜好與經驗而設定,未必具有普遍的實戰操作意義。(因為投資者的經驗、素質、心態等各種方面參次不齊),而且大多數均線系統只能解決買入時機,對賣出時機很少提及。這就使其系統不具備穩定性與完整性。另外均線是股價的平均值,因此,股價有可能對任何參數的均線成功向上(向下)突破,並有可能有效站穩,卻不能說股價是依托此參數的均線運行的。且股價漲跌存在啟動──回調(反彈)──主升(主跌)等階段,其波幅、角度、速度都有差別,所以,實戰中筆者傾向於不默守一組參數的組合,分清股價所處階段,適當運用均線組合。
市場中大多數均線使用者對250日均線認可為最長參數均線,那麼,筆者即假定股價週期循環起於250日均線,終於250日均線(包含上漲階段與下跌階段),並以多條均線輔助操作,其中系統均線均以常用均線為主:
1、3日均線,尋找超級短線介入點。
2、5日均線日,一周交易天數,短線。
3、10日均線,短線止蝕位。
4、20日均線,一月交易天數,波段止蝕位。
5、30日均線,行情由盛而衰,由弱轉強的轉折點。
6、60日均線,中線牛熊分界。
7、120日均線,半年線,中線多空。
8、250日均線,年線,長線多空。
系統中輔助指標:乖離率,EXPMA等。
筆者主張運用此系統中線對個股波段操作,方法如下:股價起漲點為空頭末端,如股價與250日乖離過大,隨時準備介入搏反彈,30與60日均線作為止盈點。第二次介入點為站穩250日線,可參考EXPMA(參數為250),賣出點上乖離過大,第三次介入點站穩120日線‧‧‧‧‧‧,如此類推循環操作直至3日均線系統完結,完成整個系統操作。筆者認為此系統簡便易行,且買賣點具備,當然有經驗的投資者結合盤口、成交量,相互驗證,效果更佳。
以上文字敘述在很多有關股市技術叢書上都有比它更精闢的論述,雖然均線技術看似容易,但真要把它運用到現實股市就很難找到十分貼近當前股價走勢的均線值,所以投資者總在設想尋求不同時期下找到離每天收盤價最近的均線參數值,為的是把均線當作阻力線和支撐線找到炒做上的買賣點。其學會研判均線技術在研判市場走勢時起到了解形態切線理論的初級基礎知識。比如利用該技術設定一些短線均線參數、中線均線參數、長線均線參數。
由於利用均線炒做技術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操作技巧,所以常規選擇一般都在不同分時走勢圖下選用適合自己常用的均線值,如幾天、十幾天或幾十天,甚至更長,及年線等均線參數。在設定均線走勢所設定時間越短,則限制莊家人為作弊手段的時間也就越短,但誤差性就越大;而設定的均線參數的天數越長,對判斷該區域走勢失真就越小,所以使均線參數隨當前股價的波動方向形成正比。也就是說,均線上升表示股價在上升,均線向下股價也在向下,因此得出股價的漲跌在隨時隨刻影響均線的上升與下跌,而均線參數值的變化是在股價波動變化之後才會產生。但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各種參數設定的均線系統都是根據使用者喜好與經驗而設定,未必具有普遍的實戰操作意義。(因為投資者的經驗、素質、心態等各種方面參次不齊),而且大多數均線系統只能解決買入時機,對賣出時機很少提及。這就使其系統不具備穩定性與完整性。另外均線是股價的平均值,因此,股價有可能對任何參數的均線成功向上(向下)突破,並有可能有效站穩,卻不能說股價是依托此參數的均線運行的。且股價漲跌存在啟動──回調(反彈)──主升(主跌)等階段,其波幅、角度、速度都有差別,所以,實戰中筆者傾向於不默守一組參數的組合,分清股價所處階段,適當運用均線組合。
市場中大多數均線使用者對250日均線認可為最長參數均線,那麼,筆者即假定股價週期循環起於250日均線,終於250日均線(包含上漲階段與下跌階段),並以多條均線輔助操作,其中系統均線均以常用均線為主:
1、3日均線,尋找超級短線介入點。
2、5日均線日,一周交易天數,短線。
3、10日均線,短線止蝕位。
4、20日均線,一月交易天數,波段止蝕位。
5、30日均線,行情由盛而衰,由弱轉強的轉折點。
6、60日均線,中線牛熊分界。
7、120日均線,半年線,中線多空。
8、250日均線,年線,長線多空。
系統中輔助指標:乖離率,EXPMA等。
筆者主張運用此系統中線對個股波段操作,方法如下:股價起漲點為空頭末端,如股價與250日乖離過大,隨時準備介入搏反彈,30與60日均線作為止盈點。第二次介入點為站穩250日線,可參考EXPMA(參數為250),賣出點上乖離過大,第三次介入點站穩120日線‧‧‧‧‧‧,如此類推循環操作直至3日均線系統完結,完成整個系統操作。筆者認為此系統簡便易行,且買賣點具備,當然有經驗的投資者結合盤口、成交量,相互驗證,效果更佳。
2007年7月29日 星期日
圓弧底與動能變化
1:成交量的圓弧底
當成交量的底部出現的時候,往往就是股價的底部也出現了。成交量底部的研判是依據過去的底部來做標準的。當股價從高位往下滑落後,成交量逐步減至過去的底部均量後,股價觸底盤穩不再往下跌,此後股價呈現盤檔,成交量也萎縮到極限,出現價穩量縮之走勢,這種現象就是盤底。底部的重要形態就是股價的波動幅度越來越小。此後,如果成交量一直萎縮,則股價將繼續下去,直到成交量逐步遞增且股價堅挺,價量配合之後才有往上攻擊的能力。成交量由萎縮而遞增代表供求狀態已經發生改變。
成交量的變化現象由巨量而遞減→盤穩→遞增→巨增,如同圓弧形一般,這就是成交量的圓弧底。當成交量的弧形底出現之後顯示股價將反轉回升了。而其回升的漲幅度及強弱勢決定於圓弧底出現之後成交量放大的幅度,若放大的數量極大,則其小漲升能力愈強。
底部區域成交量的萎縮表示浮動籌碼大幅縮減,籌碼的安定性高,殺盤力量衰竭,所以出現價穩量縮的現象。此後再出現成交量的遞增表示有人吃貨了,因而沒有進貨,何來出貨呢?所以此時籌碼供需力量已經改變,已醞釀上攻行情。
成交量見底的股票要特別注意。當一支股票的跌幅逐漸縮小或跳空下跌缺口出現時,通常成交量會極度萎縮,之後量增價揚,這就是股價見底反彈的時候到了。
但是,當成交量見底的時候,人們的情緒往往也見底了。隨著股價的回落,原先在市場上賺了錢的人逐漸退出,而新進場的人一個個被套,因此入場意願不斷減弱。如果當人們買股票的欲望最低的時候,股價卻不再下跌,那只是說明拋股票的欲望也正處於最低狀態,這種狀態往往就是築底階段的特徵。
問題是,既然成交量已縮為極低,說明參與者非常少,這就證明真正能抄到底部的人必然是非常非常少的。當股價長期盤整卻再也降不下去的時候,有一部分人開始感覺到這可能是底部,於是試探性地進貨,這造成成交量少許放大。由於拋壓很小,只須少量買盤就能令股價上漲,這就是圓底右半部分形成的原因。如果股價在這些試探性買盤的推動下果然開始上揚,那必然引起更多人的入市願望,結果成交量進一步放大,而股價也跟隨成交量開始上揚。這種現象尤如雪崩,是一種連鎖反應。
只要股價的輕微上漲能夠引發更多人入市,這個市場就具有上漲的潛力,而這種現象發生在成交極度縮小之後,充分證明股價正在築底。
選股的時候需要耐心,需要一段時間來等候股價築底。在成交量的底部買入的人肯定具有很大的勇氣和信心,但他不一定有耐心。一個能讓你賺大錢的底部起碼應該持續半個月以上,最好是幾個月。請問誰有這樣的耐心看著自己買入的股票幾個月價格竟然紋絲不動呢?如果你有這樣的耐心,那麼應該恭喜你,這說明你具備了炒股賺錢的第一個基本條件。
還有一些相對保守的投資者,他們不願意在底部等待太久,他們希望看清形勢之後再作出決策。對於這一類投資者,圓弧底的右半部分是他們入市的機會,尤其是當成交量隨股價上升而急速放大的時候,他們認為升勢已定,於是紛紛追入。正是由於這一類投資者存在,而且人數很多,才會形成突破之後激升的局面。然而筆者建議大家做有耐心的投資者,在成交量的底部買入。事實上這種做法才是真正保守和安全的。在市勢明朗之後買入的人也許能夠賺錢,但是第一,他們賺不到大錢,他們只是抓住了行情中間的一段;第二他們面臨的風險實際上比較大,因為他們買入的價格比底部價格高出了許多。當他們買進的時候,底部買的投資者已經隨時可以獲利出場。相比之下,誰主動誰被動就一清二楚了。
2:成交量的微妙變化
上面講的是成交量的圓弧底,那需要較長時間形成,但是,有時候成交量的某些微妙變化,只要幾天時間就可以確認,而這種變化所反映的內容卻是十分明確的。如果我們發現了這種變化並抓住它,就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取得較大的利潤,但首先說明一點,上一節講的成交量的圓弧底需要耐心,而這一節講的成交量的微妙變化則需要細心。
一個總的前提條件是,首先成交量必須大幅萎縮,離開這一點,就談不上選股抓黑馬的問題。成交量萎縮反映出許多問題,其中最關鍵的內容是說明籌碼安定性好,也就是說沒有人想拋出這檔股票了,而同時股價不下跌,這更說明市場拋壓窮盡,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發展出狂漲的黑馬股。但黑馬股並不是突然形成的。看起來好象黑馬股突然在某一天爆發,但那之前已經有了很多跡象。而成交量的縮小變化最能反映出這種跡象。
成交量從某一天起突然放大,然後保持一定的幅度,幾乎每天都維持在這個水準。這種變化說明有一種新的力量已經介入這檔股票,並正在有計劃地投入資金吸納該股。這種介入往往會引起股價上漲,但是收市時卻有人故意將股價打低,其目的昭然若揭。所以我們在日線圖上可以看出,在成交量放大的同時,股價小幅上漲,但常常在股市下跌時,形成十字星形狀。建議投資者每天收市之後流覽一遍日線圖,把注意力集中在成交量上面,尤其是集中在成交已經大幅萎縮的股票上面。一旦發現近兩天成交量溫和放大,且維持在某個水準,就必須將該股列入重點觀察對象,進行跟蹤。 陽光股票知識網:::股票,入門,教程,股價,大盤,基金,股評,證
另一種變化,成交量從某一天起逐步放大,並維持一種放大的趨勢。這也是有一種新的力量介入該股的證明,否則的話,怎麼會這麼有規律呢?與此同時,股價常常表現為小幅上揚,主力的意圖十分明顯,不加掩飾。這種形狀的出現說明主力已經沒有多少耐心或時間來慢慢進貨,不得不將股價一路推高進貨。這種情況很像飛機起飛,先在跑道上加速,一旦經過三五天的加速過程之後,必定會突然飛起,走出一段令人驚喜的上升行情。
前面說過,觀察成交量的細微變化時,最重要的就是細心。許多人根本就不肯花時間去流覽所有股票的走勢圖,但我想告訴你,正是因為人家不願意做這些細緻的工作,你做了,所以你能賺他們的錢。當你認識到股票市場的殘酷之後,大概你不敢不小心從事了。請你想像一下,此時此刻除了你之外,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們在想如何從股市中賺錢,而你必須去賺他們的錢。如果不比別人更細緻更用功,那麼憑什麼去賺別人口袋裡的錢呢?
事情很簡單,肯用功的人們在成交量出現微妙的變化時就發現了,並買入該股,不肯用功的人們此時根本不知道這檔股票正在醞釀巨變。當事情明朗了,股價漲起來之後,大家才蜂擁而至,企圖來分一杯湯喝。這樣後知後覺的人們很少能賺到錢,因為他們追進股票的時候,先知先覺的人們正笑咪咪地收他們的鈔票。
所以必須花時間去觀察成交量的細微變化,這是使你的炒股水準超過別人的有效途徑,其它方面的素質,比如天生的投機細胞,比如良好的性格背景和知識背景,那些都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形成的,唯有勤奮工作,這一點你可以從今天就開始做到,一旦做到了,你就具有了一個遠遠勝過常人的優勢。
成交量變化的分析方法不僅可以用於日線圖,在周線圖或小時圖上都可以應用。關鍵在於用什麼樣的圖分析得出來的結論只能適用相應的時段,比如日線圖上看到的底部常常是中期底部,隨後展開的升勢可能持續一個月到幾個月,而小時圖上的底部就只能支撐十個小時到幾十個小時。如果你是真正的長線投資者,那麼應該用周線圖來分析,周線圖上的底部一般可以管一年到幾年時間。
3:長期牛股的底部動量
成交量可以說是股價的動量,一檔股票在狂漲之前經常是已經長期下跌或盤整之後,這時成交量大幅萎縮,再出現連續放大或成交量溫和遞增而股價上揚,一隻底部成交放大的股票,就好象一枚要升空之前必須要有充分的燃料一樣,只有具備充分的底部動力,才能將股價推升到極高的地步。
因此,一隻準備狂漲的股票必須在底部出現的成交量,在上漲的初期成交量必須持續遞增,量價配合,主升段之後往往出現價漲量縮的所謂無量狂升的強勁走勢。
一支會大漲的股票必須具有充足的底部動力才得以將股價推高。這裡所說的充足的巨量對於過去的微量而言,也就是說:當一檔股票的成交量極底萎縮之後,再出現連續的大量才能將股價推高。成交量的衡量買氣和賣氣的工具,它能對股價的走向有所確認,因此精明的投資人對於底部出現巨大成交量的股票必須跟蹤,因為當一檔股票的供需關係發生極大變化時,將決定的股價的走向,投資者絕對不可以忽略這種變化發生時股與量的關係,一旦價量配合,介入後股價必然如自己預期般的急速揚升。
成交量的形態的改變將是趨勢反轉的前兆。個股在上漲初期,其成交量與股價之間的關係是價少量增,成交量不斷持續放大,股價也隨著成交量的放在而揚升,一旦進入強勢之升段時,則可能出現無量狂升的情況,最後末升段的時候,出現量增價跌,量縮價升的背離走勢,一旦股價跌破十日均線,則顯示其強烈已經改變了,此時將暫時結束其強勢而進入中期整理階段。
因此,當你握有一隻強勢股的時候,最好緊緊盯住股價日K線圖,在日K線一直保持在10日均線之上時,可以一路持有,一旦股價以長陰線或盤勢跌破10日均線,應立即出貨,考慮換股操作。
盤整完成的股票要特別加以注意,理由是這種股票的機會遠遠大於風險。盤整的末期成交量為萎縮,代表拋盤力量的消竭,基本上,量縮是一種反轉的信號,量縮才有止跌的可能,下跌走勢之中,成交量必須逐漸縮小才有反彈的機會,但是,量縮之後還可能更縮,到底何時才是底部呢?只有等到量縮之後又是量增的一天才能確認底部,如果此時股價已經站在10日均線之上,就更能確定漲勢已經開始了。
所以,基本上我們應重視的角度是量縮之後的量增,只有量增才反應出股票供求關係改變,只有成交量增大才可能使該股有上升的底部動量。
在盤整的尾段,股價走勢具有以下特徵:
(1) 波動幅度逐漸縮小。
(2) 量縮到極點。
(3) 量縮之後量增,突然有一天量大增,且盤出中陽線,突破股票盤局,股價站在10日均線之上。
(4) 成交持續放大,且收陽線,加上離開底價三天為原則。
(5) 突破之後,均線開始轉為多頭排列。而盤整期均線疊合在一起。
當成交量的底部出現的時候,往往就是股價的底部也出現了。成交量底部的研判是依據過去的底部來做標準的。當股價從高位往下滑落後,成交量逐步減至過去的底部均量後,股價觸底盤穩不再往下跌,此後股價呈現盤檔,成交量也萎縮到極限,出現價穩量縮之走勢,這種現象就是盤底。底部的重要形態就是股價的波動幅度越來越小。此後,如果成交量一直萎縮,則股價將繼續下去,直到成交量逐步遞增且股價堅挺,價量配合之後才有往上攻擊的能力。成交量由萎縮而遞增代表供求狀態已經發生改變。
成交量的變化現象由巨量而遞減→盤穩→遞增→巨增,如同圓弧形一般,這就是成交量的圓弧底。當成交量的弧形底出現之後顯示股價將反轉回升了。而其回升的漲幅度及強弱勢決定於圓弧底出現之後成交量放大的幅度,若放大的數量極大,則其小漲升能力愈強。
底部區域成交量的萎縮表示浮動籌碼大幅縮減,籌碼的安定性高,殺盤力量衰竭,所以出現價穩量縮的現象。此後再出現成交量的遞增表示有人吃貨了,因而沒有進貨,何來出貨呢?所以此時籌碼供需力量已經改變,已醞釀上攻行情。
成交量見底的股票要特別注意。當一支股票的跌幅逐漸縮小或跳空下跌缺口出現時,通常成交量會極度萎縮,之後量增價揚,這就是股價見底反彈的時候到了。
但是,當成交量見底的時候,人們的情緒往往也見底了。隨著股價的回落,原先在市場上賺了錢的人逐漸退出,而新進場的人一個個被套,因此入場意願不斷減弱。如果當人們買股票的欲望最低的時候,股價卻不再下跌,那只是說明拋股票的欲望也正處於最低狀態,這種狀態往往就是築底階段的特徵。
問題是,既然成交量已縮為極低,說明參與者非常少,這就證明真正能抄到底部的人必然是非常非常少的。當股價長期盤整卻再也降不下去的時候,有一部分人開始感覺到這可能是底部,於是試探性地進貨,這造成成交量少許放大。由於拋壓很小,只須少量買盤就能令股價上漲,這就是圓底右半部分形成的原因。如果股價在這些試探性買盤的推動下果然開始上揚,那必然引起更多人的入市願望,結果成交量進一步放大,而股價也跟隨成交量開始上揚。這種現象尤如雪崩,是一種連鎖反應。
只要股價的輕微上漲能夠引發更多人入市,這個市場就具有上漲的潛力,而這種現象發生在成交極度縮小之後,充分證明股價正在築底。
選股的時候需要耐心,需要一段時間來等候股價築底。在成交量的底部買入的人肯定具有很大的勇氣和信心,但他不一定有耐心。一個能讓你賺大錢的底部起碼應該持續半個月以上,最好是幾個月。請問誰有這樣的耐心看著自己買入的股票幾個月價格竟然紋絲不動呢?如果你有這樣的耐心,那麼應該恭喜你,這說明你具備了炒股賺錢的第一個基本條件。
還有一些相對保守的投資者,他們不願意在底部等待太久,他們希望看清形勢之後再作出決策。對於這一類投資者,圓弧底的右半部分是他們入市的機會,尤其是當成交量隨股價上升而急速放大的時候,他們認為升勢已定,於是紛紛追入。正是由於這一類投資者存在,而且人數很多,才會形成突破之後激升的局面。然而筆者建議大家做有耐心的投資者,在成交量的底部買入。事實上這種做法才是真正保守和安全的。在市勢明朗之後買入的人也許能夠賺錢,但是第一,他們賺不到大錢,他們只是抓住了行情中間的一段;第二他們面臨的風險實際上比較大,因為他們買入的價格比底部價格高出了許多。當他們買進的時候,底部買的投資者已經隨時可以獲利出場。相比之下,誰主動誰被動就一清二楚了。
2:成交量的微妙變化
上面講的是成交量的圓弧底,那需要較長時間形成,但是,有時候成交量的某些微妙變化,只要幾天時間就可以確認,而這種變化所反映的內容卻是十分明確的。如果我們發現了這種變化並抓住它,就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取得較大的利潤,但首先說明一點,上一節講的成交量的圓弧底需要耐心,而這一節講的成交量的微妙變化則需要細心。
一個總的前提條件是,首先成交量必須大幅萎縮,離開這一點,就談不上選股抓黑馬的問題。成交量萎縮反映出許多問題,其中最關鍵的內容是說明籌碼安定性好,也就是說沒有人想拋出這檔股票了,而同時股價不下跌,這更說明市場拋壓窮盡,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發展出狂漲的黑馬股。但黑馬股並不是突然形成的。看起來好象黑馬股突然在某一天爆發,但那之前已經有了很多跡象。而成交量的縮小變化最能反映出這種跡象。
成交量從某一天起突然放大,然後保持一定的幅度,幾乎每天都維持在這個水準。這種變化說明有一種新的力量已經介入這檔股票,並正在有計劃地投入資金吸納該股。這種介入往往會引起股價上漲,但是收市時卻有人故意將股價打低,其目的昭然若揭。所以我們在日線圖上可以看出,在成交量放大的同時,股價小幅上漲,但常常在股市下跌時,形成十字星形狀。建議投資者每天收市之後流覽一遍日線圖,把注意力集中在成交量上面,尤其是集中在成交已經大幅萎縮的股票上面。一旦發現近兩天成交量溫和放大,且維持在某個水準,就必須將該股列入重點觀察對象,進行跟蹤。 陽光股票知識網:::股票,入門,教程,股價,大盤,基金,股評,證
另一種變化,成交量從某一天起逐步放大,並維持一種放大的趨勢。這也是有一種新的力量介入該股的證明,否則的話,怎麼會這麼有規律呢?與此同時,股價常常表現為小幅上揚,主力的意圖十分明顯,不加掩飾。這種形狀的出現說明主力已經沒有多少耐心或時間來慢慢進貨,不得不將股價一路推高進貨。這種情況很像飛機起飛,先在跑道上加速,一旦經過三五天的加速過程之後,必定會突然飛起,走出一段令人驚喜的上升行情。
前面說過,觀察成交量的細微變化時,最重要的就是細心。許多人根本就不肯花時間去流覽所有股票的走勢圖,但我想告訴你,正是因為人家不願意做這些細緻的工作,你做了,所以你能賺他們的錢。當你認識到股票市場的殘酷之後,大概你不敢不小心從事了。請你想像一下,此時此刻除了你之外,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們在想如何從股市中賺錢,而你必須去賺他們的錢。如果不比別人更細緻更用功,那麼憑什麼去賺別人口袋裡的錢呢?
事情很簡單,肯用功的人們在成交量出現微妙的變化時就發現了,並買入該股,不肯用功的人們此時根本不知道這檔股票正在醞釀巨變。當事情明朗了,股價漲起來之後,大家才蜂擁而至,企圖來分一杯湯喝。這樣後知後覺的人們很少能賺到錢,因為他們追進股票的時候,先知先覺的人們正笑咪咪地收他們的鈔票。
所以必須花時間去觀察成交量的細微變化,這是使你的炒股水準超過別人的有效途徑,其它方面的素質,比如天生的投機細胞,比如良好的性格背景和知識背景,那些都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形成的,唯有勤奮工作,這一點你可以從今天就開始做到,一旦做到了,你就具有了一個遠遠勝過常人的優勢。
成交量變化的分析方法不僅可以用於日線圖,在周線圖或小時圖上都可以應用。關鍵在於用什麼樣的圖分析得出來的結論只能適用相應的時段,比如日線圖上看到的底部常常是中期底部,隨後展開的升勢可能持續一個月到幾個月,而小時圖上的底部就只能支撐十個小時到幾十個小時。如果你是真正的長線投資者,那麼應該用周線圖來分析,周線圖上的底部一般可以管一年到幾年時間。
3:長期牛股的底部動量
成交量可以說是股價的動量,一檔股票在狂漲之前經常是已經長期下跌或盤整之後,這時成交量大幅萎縮,再出現連續放大或成交量溫和遞增而股價上揚,一隻底部成交放大的股票,就好象一枚要升空之前必須要有充分的燃料一樣,只有具備充分的底部動力,才能將股價推升到極高的地步。
因此,一隻準備狂漲的股票必須在底部出現的成交量,在上漲的初期成交量必須持續遞增,量價配合,主升段之後往往出現價漲量縮的所謂無量狂升的強勁走勢。
一支會大漲的股票必須具有充足的底部動力才得以將股價推高。這裡所說的充足的巨量對於過去的微量而言,也就是說:當一檔股票的成交量極底萎縮之後,再出現連續的大量才能將股價推高。成交量的衡量買氣和賣氣的工具,它能對股價的走向有所確認,因此精明的投資人對於底部出現巨大成交量的股票必須跟蹤,因為當一檔股票的供需關係發生極大變化時,將決定的股價的走向,投資者絕對不可以忽略這種變化發生時股與量的關係,一旦價量配合,介入後股價必然如自己預期般的急速揚升。
成交量的形態的改變將是趨勢反轉的前兆。個股在上漲初期,其成交量與股價之間的關係是價少量增,成交量不斷持續放大,股價也隨著成交量的放在而揚升,一旦進入強勢之升段時,則可能出現無量狂升的情況,最後末升段的時候,出現量增價跌,量縮價升的背離走勢,一旦股價跌破十日均線,則顯示其強烈已經改變了,此時將暫時結束其強勢而進入中期整理階段。
因此,當你握有一隻強勢股的時候,最好緊緊盯住股價日K線圖,在日K線一直保持在10日均線之上時,可以一路持有,一旦股價以長陰線或盤勢跌破10日均線,應立即出貨,考慮換股操作。
盤整完成的股票要特別加以注意,理由是這種股票的機會遠遠大於風險。盤整的末期成交量為萎縮,代表拋盤力量的消竭,基本上,量縮是一種反轉的信號,量縮才有止跌的可能,下跌走勢之中,成交量必須逐漸縮小才有反彈的機會,但是,量縮之後還可能更縮,到底何時才是底部呢?只有等到量縮之後又是量增的一天才能確認底部,如果此時股價已經站在10日均線之上,就更能確定漲勢已經開始了。
所以,基本上我們應重視的角度是量縮之後的量增,只有量增才反應出股票供求關係改變,只有成交量增大才可能使該股有上升的底部動量。
在盤整的尾段,股價走勢具有以下特徵:
(1) 波動幅度逐漸縮小。
(2) 量縮到極點。
(3) 量縮之後量增,突然有一天量大增,且盤出中陽線,突破股票盤局,股價站在10日均線之上。
(4) 成交持續放大,且收陽線,加上離開底價三天為原則。
(5) 突破之後,均線開始轉為多頭排列。而盤整期均線疊合在一起。
2007年7月15日 星期日
夏普指標
公式:夏普指標 (Sharpe Ratio)=(平均年報酬率-無風險利率)/平均年波幅(年標準差)
夏普指標衡量的重點是指『每承擔一單位的風險,可獲得多少單位的報酬』,是報酬率之年標準差進一步的分析,可用來衡量不同報酬率的工具是否值得參與,通常夏普值大於 0.9以上就屬於可參與的工具,當然夏普值越大越好。舉例而言,若系統A平均年報酬率35%,年標準差40%,系統B平均年報酬率15%,年標準差13%,換算夏普值後(無風險利率通常取一年期定存利率,本例取2%),系統A為0.825,系統B則為1.0,顯然系統B在長期跟隨之下,比較容易達成預期報酬,雖然系統A年報酬率高達35%,但標準差過大,使得夏普值太低,顯示該系統在達成預期報酬的過程中,容易遭受巨幅震盪的情況,長期跟隨的情況下,不見的一定可以順利達成預期報酬,可能在某一次的循環中,尚未達到獲利預期就先遭受連續性的重大虧損,資金配置不佳者,大概已經受不了或者被迫出場了,故此例顯然以系統B較具跟隨價值。
總的來說,所有績效數據分析不外乎攻擊性以及防守性兩種,攻擊固然重要,但在變化多端的金融市場中長期征戰的情況下,防守似乎更具重要性,畢竟金融交易的過程中不容許犯大錯,如果沒有優良的防守技術,表現肯定大起大落,或許短時間很風光,但扺不過市場致命性的一擊,所以先要求某種穩定程度後,再思考報酬的極大化應該會是不錯的選擇方向。
夏普指標衡量的重點是指『每承擔一單位的風險,可獲得多少單位的報酬』,是報酬率之年標準差進一步的分析,可用來衡量不同報酬率的工具是否值得參與,通常夏普值大於 0.9以上就屬於可參與的工具,當然夏普值越大越好。舉例而言,若系統A平均年報酬率35%,年標準差40%,系統B平均年報酬率15%,年標準差13%,換算夏普值後(無風險利率通常取一年期定存利率,本例取2%),系統A為0.825,系統B則為1.0,顯然系統B在長期跟隨之下,比較容易達成預期報酬,雖然系統A年報酬率高達35%,但標準差過大,使得夏普值太低,顯示該系統在達成預期報酬的過程中,容易遭受巨幅震盪的情況,長期跟隨的情況下,不見的一定可以順利達成預期報酬,可能在某一次的循環中,尚未達到獲利預期就先遭受連續性的重大虧損,資金配置不佳者,大概已經受不了或者被迫出場了,故此例顯然以系統B較具跟隨價值。
總的來說,所有績效數據分析不外乎攻擊性以及防守性兩種,攻擊固然重要,但在變化多端的金融市場中長期征戰的情況下,防守似乎更具重要性,畢竟金融交易的過程中不容許犯大錯,如果沒有優良的防守技術,表現肯定大起大落,或許短時間很風光,但扺不過市場致命性的一擊,所以先要求某種穩定程度後,再思考報酬的極大化應該會是不錯的選擇方向。
2007年7月14日 星期六
均線技術兵法───均線背離
均線理論的本質是市場的成本趨勢,而股價的漲跌始終圍繞市場成本,因此代表成本的均線在實際抄做中十分重要。
股價在一般情況下都是沿著均線的方向波動,而均線的週期長短是十分關鍵的因素,週期短的均線的敏感度高,但是準確性相對較低,而週期長的均線敏感度低,但穩定性和準確度相對較高,例如,3日均線比5日均線敏感,240日均線比120日均線的週期長,但240日線所代表的趨勢的方向更準確,週期越長的均線越重要。
均線背離現象在實際抄做中經常能夠遇到,它對於把握短線機會很有幫助,所謂均線背離是指兩種情況:
1,當股價下跌見底後,從底部上漲時,此時中長期均線的運行方向一般都是向下的,當股價突破一條均線以後,股價的運行方向與所突破的均線的方向是“交叉”並相反的,這就是均線背離。
2,另一種情況是,當股價上漲見頂後,快速下跌的過程中,此時的中長期均線的運行方向仍然向上,當股價快速擊穿一條中長期均線後,此時股價的方向向下,而被擊穿的均線的方向確是向上的,股價與被擊穿的均線的方向也是“交叉”並相反的,這也是均線背離的現象。
均線背離現象一般發生在暴漲或者暴跌時,他對於判斷底部和頂部很有幫助,股價對均線有拉動的作用力,而同時均線對股價也有吸引的作用力,股價與均線的方向發生交叉背離,這是一種不正常的市場狀態,是短期的行為,由於均線的吸引力,將導致這一現象得到修正。同時由於均線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趨勢的方向,而一個趨勢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結果,因此趨勢會對出現偏差的股價進行修正,從而出現反彈或者回調,這一方法對於判斷短期的底部和頂部很有效。
例如,在本輪行情中,大盤從4月9日以後在指標股的帶動下,快速上拉,並快速突破了年線。這樣的走勢一般都是一鼓作氣,此時,雖然大盤上漲力度較強,但是被指數突破的年線的方向仍然向下,年線的方向與指數的方向完全相反,此時就發生了均線方向上的交叉背離,此時一旦大盤出現高位震盪,並跌破短期的10日均線的話,則表明大盤短線見頂。指數需要向其所突破的均線回調,這是市場本身的一種客觀規律。在前期4月分大盤見頂前後,我當時在一篇帖子裏和大家說過,帖子的題目是“關注行情的生命線”裏面提到10日均線是行情的生命線。其理論根據就是均線交叉背離。
再例如,97年5月──7月間,由於大盤暴漲暴跌,當時曾經多次發生均線交叉背離,並產生反彈,97年5月中旬股價在暴跌中快速擊穿30日線,但此時30日線仍然向上,而指數擊穿均線向下,此時就是均線交叉背離,並出現反彈。97年6月中旬,大盤擊穿60日線後,60日線仍然向上,指數與均線再次出現交叉背離並出現反彈。97年7月初,當大盤擊穿120天線時,也是指數與均線出現交叉背離,後來也出現反彈。
股價與均線的交叉背離現像是很常見的,這種方法只是技術上的一種參考指標,並不是絕對的,但是它作為一種參考指標,還是很有應用價值的。我們在運用均線背離時應當注意幾個問題:
1,股價的K線與均線必鬚髮生交叉,並且在方向上相反,如果股價與均線沒有發生交叉時,即使此時兩者方向相反,也不屬於均線背離。
2,在均線背離發生後,判斷短期的底和頂時,應當注意:股價必須出現劇烈震盪的情況下才可靠。如果在均線發生背離後,股價並沒有出現劇烈的震盪,而是出現強勢盤整或者下跌抵抗的情況下,表明市場並不理會均線背離,原有的上漲或下跌狀態仍將持續。例如000002,萬科在今年3月初時突破120日均線後,股價與120日均線發生交叉背離,但此時他的股價在高位進入控盤狀態,小陰小陽的方式震盪上行,股價在均線背離的情況下,並未發生劇烈的震盪,因此,此時均線背離已不適用,因為股價進入控盤後的“超強狀態”,此時所發生的現象屬於另一種均線狀態─────“均線扭轉”。關於“均線扭轉”的問題以後再和大家討論。再例如,滬深大盤在2001年7,8月份時的大頂破位後,當時也出現了短時間的“均線背離”現象,但是大盤後來所出現的是在均線下方進行下跌抵抗來修復均線背離,此時表明市場進入“極弱狀態”,這時的情況下,也不能運用均線背離技術,此時的均線狀態也屬於“均線扭轉”的一種情況。
3,均線背離技術只適用於一般狀態下的市場,當市場進入“極強”或“極弱”狀態時,應當運用“均線扭轉”理論來判斷大勢。此時的市場狀況是有兩種情況:
A,極強市場。此時是連續放巨量突破均線與均線發生背離,突破後股價在高位強勢整理拒絕回調,判斷這種現象的關鍵因素在於“連續”放巨量,成交量的“連續”是十分重要的。
B,極弱市場。此時是連續陰跌破位後所出現無量的下跌抵抗,股價無力回彈,即使股價暫時起穩,也不能進場搶反彈,因為股價是在半山腰被動等待均線下壓,屬於均線的被動修復,一旦上方的均線壓下來,股價仍將破位下跌。
股價在一般情況下都是沿著均線的方向波動,而均線的週期長短是十分關鍵的因素,週期短的均線的敏感度高,但是準確性相對較低,而週期長的均線敏感度低,但穩定性和準確度相對較高,例如,3日均線比5日均線敏感,240日均線比120日均線的週期長,但240日線所代表的趨勢的方向更準確,週期越長的均線越重要。
均線背離現象在實際抄做中經常能夠遇到,它對於把握短線機會很有幫助,所謂均線背離是指兩種情況:
1,當股價下跌見底後,從底部上漲時,此時中長期均線的運行方向一般都是向下的,當股價突破一條均線以後,股價的運行方向與所突破的均線的方向是“交叉”並相反的,這就是均線背離。
2,另一種情況是,當股價上漲見頂後,快速下跌的過程中,此時的中長期均線的運行方向仍然向上,當股價快速擊穿一條中長期均線後,此時股價的方向向下,而被擊穿的均線的方向確是向上的,股價與被擊穿的均線的方向也是“交叉”並相反的,這也是均線背離的現象。
均線背離現象一般發生在暴漲或者暴跌時,他對於判斷底部和頂部很有幫助,股價對均線有拉動的作用力,而同時均線對股價也有吸引的作用力,股價與均線的方向發生交叉背離,這是一種不正常的市場狀態,是短期的行為,由於均線的吸引力,將導致這一現象得到修正。同時由於均線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趨勢的方向,而一個趨勢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結果,因此趨勢會對出現偏差的股價進行修正,從而出現反彈或者回調,這一方法對於判斷短期的底部和頂部很有效。
例如,在本輪行情中,大盤從4月9日以後在指標股的帶動下,快速上拉,並快速突破了年線。這樣的走勢一般都是一鼓作氣,此時,雖然大盤上漲力度較強,但是被指數突破的年線的方向仍然向下,年線的方向與指數的方向完全相反,此時就發生了均線方向上的交叉背離,此時一旦大盤出現高位震盪,並跌破短期的10日均線的話,則表明大盤短線見頂。指數需要向其所突破的均線回調,這是市場本身的一種客觀規律。在前期4月分大盤見頂前後,我當時在一篇帖子裏和大家說過,帖子的題目是“關注行情的生命線”裏面提到10日均線是行情的生命線。其理論根據就是均線交叉背離。
再例如,97年5月──7月間,由於大盤暴漲暴跌,當時曾經多次發生均線交叉背離,並產生反彈,97年5月中旬股價在暴跌中快速擊穿30日線,但此時30日線仍然向上,而指數擊穿均線向下,此時就是均線交叉背離,並出現反彈。97年6月中旬,大盤擊穿60日線後,60日線仍然向上,指數與均線再次出現交叉背離並出現反彈。97年7月初,當大盤擊穿120天線時,也是指數與均線出現交叉背離,後來也出現反彈。
股價與均線的交叉背離現像是很常見的,這種方法只是技術上的一種參考指標,並不是絕對的,但是它作為一種參考指標,還是很有應用價值的。我們在運用均線背離時應當注意幾個問題:
1,股價的K線與均線必鬚髮生交叉,並且在方向上相反,如果股價與均線沒有發生交叉時,即使此時兩者方向相反,也不屬於均線背離。
2,在均線背離發生後,判斷短期的底和頂時,應當注意:股價必須出現劇烈震盪的情況下才可靠。如果在均線發生背離後,股價並沒有出現劇烈的震盪,而是出現強勢盤整或者下跌抵抗的情況下,表明市場並不理會均線背離,原有的上漲或下跌狀態仍將持續。例如000002,萬科在今年3月初時突破120日均線後,股價與120日均線發生交叉背離,但此時他的股價在高位進入控盤狀態,小陰小陽的方式震盪上行,股價在均線背離的情況下,並未發生劇烈的震盪,因此,此時均線背離已不適用,因為股價進入控盤後的“超強狀態”,此時所發生的現象屬於另一種均線狀態─────“均線扭轉”。關於“均線扭轉”的問題以後再和大家討論。再例如,滬深大盤在2001年7,8月份時的大頂破位後,當時也出現了短時間的“均線背離”現象,但是大盤後來所出現的是在均線下方進行下跌抵抗來修復均線背離,此時表明市場進入“極弱狀態”,這時的情況下,也不能運用均線背離技術,此時的均線狀態也屬於“均線扭轉”的一種情況。
3,均線背離技術只適用於一般狀態下的市場,當市場進入“極強”或“極弱”狀態時,應當運用“均線扭轉”理論來判斷大勢。此時的市場狀況是有兩種情況:
A,極強市場。此時是連續放巨量突破均線與均線發生背離,突破後股價在高位強勢整理拒絕回調,判斷這種現象的關鍵因素在於“連續”放巨量,成交量的“連續”是十分重要的。
B,極弱市場。此時是連續陰跌破位後所出現無量的下跌抵抗,股價無力回彈,即使股價暫時起穩,也不能進場搶反彈,因為股價是在半山腰被動等待均線下壓,屬於均線的被動修復,一旦上方的均線壓下來,股價仍將破位下跌。
2007年7月10日 星期二
被動式的進場
在股票操作裡面,有主動進場和被動進場,被動進場通常是在你設定的價位出現了以後,經由系統提醒而進場,這種股票差不多都是經過你挑選鎖定,然後設定一個價位,等價位出現後就進場,這種方式是我所喜歡的,我也大多都是用這樣的方式買股票。
1471首利,就是這樣,這檔股票在上個月由家族的朋友提出來,之後由於對他的信心,我先在42.5買了一些(1/4量),停損就設在收破前低39.1,可惜他一直都不動,最低還出現40.5也沒破前低,於是我設定一個價位43.0,只要突破這價位就敲進,週五,警報響了,我二話不說立刻掛進剩下的3/4量,這檔股票的資金滿檔。停損改設最近的低點40.5跌破就走。如圖:
這檔只是範例,不是明牌,只要你用心找,還有很多這樣形態待漲的股票,這種鎖股、然後設定進場點的被迫進場方式,一直是很多操盤手慣用的方式,道理是很簡單,也就是等她轉強了再買,往往能將資金做有效率的運用,因為各個條件早就篩選好了,看到警報訊號就進,沒有考慮和猶疑的空間。進場後只要設立好停損出場點就好了。
股票操作的秘密沒有很多,股市百分之80的獲利靠的是大盤的趨勢而非選股,碰到多頭格局,只要你分配好你的資金和準備操作檔數,找出會漲的型態鎖定,設定進場點適時買進持有,碰到停損就出場,沒有停損就抱牢直到獲利滿足或者走弱的型態出現再賣出,都可輕鬆獲利。
1471首利,就是這樣,這檔股票在上個月由家族的朋友提出來,之後由於對他的信心,我先在42.5買了一些(1/4量),停損就設在收破前低39.1,可惜他一直都不動,最低還出現40.5也沒破前低,於是我設定一個價位43.0,只要突破這價位就敲進,週五,警報響了,我二話不說立刻掛進剩下的3/4量,這檔股票的資金滿檔。停損改設最近的低點40.5跌破就走。如圖:
這檔只是範例,不是明牌,只要你用心找,還有很多這樣形態待漲的股票,這種鎖股、然後設定進場點的被迫進場方式,一直是很多操盤手慣用的方式,道理是很簡單,也就是等她轉強了再買,往往能將資金做有效率的運用,因為各個條件早就篩選好了,看到警報訊號就進,沒有考慮和猶疑的空間。進場後只要設立好停損出場點就好了。
股票操作的秘密沒有很多,股市百分之80的獲利靠的是大盤的趨勢而非選股,碰到多頭格局,只要你分配好你的資金和準備操作檔數,找出會漲的型態鎖定,設定進場點適時買進持有,碰到停損就出場,沒有停損就抱牢直到獲利滿足或者走弱的型態出現再賣出,都可輕鬆獲利。
2007年7月1日 星期日
交易員的靈魂 bye黃國華自序
我幹了12年的交易員!沒錯,就是交易員,如果將個人操作的生涯也算進去,大約幹了18年〈我大二就天天跑到館前路的號子去玩當日沖銷了,有一次還因為賣過頭,騎著機車載著營業員到復華去借股票〉,約略估算的話,大概做了百萬筆的交易,以每天400─500筆計算,一年約10萬筆交易,12年應該差不多有一百萬筆的交易,數字、電腦、滑鼠、電話……外加一部按到褪色的計算機,就是這種生活。再回憶一下,舉凡股票、債券、票券、期貨、外匯、拆款、企業放款、大額存款、套利、套匯等,除了最近3年才出現的新玩意外都被我trade過了。我是交易員,不論抬頭是辦事員還是副總;不論坐在銀行交易室、券商的操盤室亦或票券公司的deal center,永遠就是同一個身份─dealer,我不喜歡操盤人或經理人這種稱呼,前者誇大了那股感覺,後者有點高高在上的傲慢。我也曾經一天trade過10種不同工具、20多種不同的報價、眼前有5台不同的交易與報價系統,但是我最依賴的是自己的腦袋與手上那部計算機;別以為這種人非得要天生的數學天才,我曾經trade到資金缺口高達百億而不自知,還安心地丟下尚未平帳的交易室跑去打麻將;也曾經經歷過半夜11點獨自面對銀行資金缺口,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慘狀。
交易的目的只有一個:「賺錢」,但往往這個目的常與金融業的老闆相違背,別聽那些金融業的老闆與高層主管天天唱著獲利獲利,但是他們的作法與想法就有如一個人抽著煙、喝著酒、熬著夜、狂嫖爛賭,嘴巴卻唸著「身體健康最重要」一般。交易的手段就是take position〈握有部位〉,交易的過程就是尋找弱手,法人交易的世界當然也存在許多弱手,如資訊傳遞的落後、獲利企圖心薄弱〈如公家金融業,不出錯早下班是他們操作的唯一原則〉,弱肉強食的現象在交易圈尤其明顯。
海豚是如何捕捉沙丁魚的?在海洋的食物鏈當中,海豚比起鯊魚有著更高級的掠奪者地位,一如陸地上的禿鷹;在廣大的海域當中,沙丁魚一開始是分散各個角落,東邊一群10萬條、北邊一群30萬條,而沙丁魚的洄游目標─尋找溫暖的洋流,就如同散戶的目標─明牌一樣;聰明的海豚群通常一組幾百條,將一群一群的沙丁魚群追趕到海豚們設定好的暖流海域,並引誘或驚嚇之,過程中海豚忍耐著大快朵頤的貪念,甚至花上3天3夜,只為了將整個海域的所有沙丁魚引導到戰場。此刻的沙丁魚群在暖流中聚集成一顆「幾千萬條沙丁魚球」,沙丁魚種有個特性:群居,若是碰到危險更是會相互依靠,10群靠成5群、5群合成2群,到最後就變成海洋頂級掠奪者海豚的超級大肉球,媲美西餐廳的16盎司菲力牛排,當然結局就如同投資世界的散戶般,永遠是大玩家的盤中佳餚。
我曾經長達13個月沒有建立一毛錢的股票多頭部位,給老闆的唯一理由是:「沒有沙丁魚群」;我也曾經在一家小券商中,短短一週建立超過股本3倍的債券部位,而狠狠地抱個一年,這期間老闆多次提醒獲利了結,我給他的理由依舊是:「沙丁魚團還沒成形」。交易是孤獨的,那個世界是外面無法了解的,有一位經常扮演大家的「沙丁魚球」的大牌交易員,竟然被媒體捧成天后,卻被外商宰了多少結構債,fine!無所謂啦!老闆不知道、媒體不知道,交易圈中的海豚掠奪後總是會安靜的離開,低調準備過冬去。在海豚追捕的過程中,還有一群參與者─海鷗,海鷗牠沒有海豚的捕殺能力,也沒有海豚天生對獵物的敏感,但只要海豚開始集結成獵殺部隊時,海鷗的生物本能就會一路追尋著海豚,等到沙丁魚團開始被海豚屠殺、驚慌失措的奮力跳出水面逃困之際,海鷗群就守住天際防線,一條一條的掠奪之。
你應該知道我在說什麼了吧!交易員的靈魂就有如海鷗的生物本能,不必成群結隊,不用團體行動,且能夠在天空跟隨海豚群高速、不停息飛翔的海鷗才能變成掠奪贏家。相同的,交易員比的是耐力,而非經由團隊表決、集體決策下就能獲利;更不必去加入海豚大玩家的獵殺團隊,因為一條海鷗不必捉捕過多的沙丁魚,吃多了反而會撐死。在郭恭克的文章中赫然發現了這段有趣的敘述:「獵豹雖是荒野中極速殺手,但其缺點便是無法成為有耐力之長途競賽者。當其長時間急速奔跑時,腦部溫度同時遽升,因此每次獵殺行動都是生死之間的賭注。所以有智慧的獵豹寧願耐心等待機會,俟獵物進入安全距離後,才展開出其不意的獵殺行動,一方面成功機會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使自己免於暴斃。」
全世界的交易主流大致以巴菲特與索羅斯2種類型,其實我也搞不清楚他們孰為海豚、孰為獵豹、孰為海鷗,但是這些犀利的交易員絕對不會告訴大家「打敗大盤」這檔子狗屁理論,更不會嘴巴掛著「系統風險」這4個字,風險就是風險,損失永遠就是損失。基金經理人跟著媒體喊喊打敗大盤就可以船過無痕,但是交易員不同,交易員不是靠著獲利的獎金過日,不然就是拿出自己的錢來跟市場拼鬥,虧損是無需爭辯也沒有藉口。私募基金更是一種海豚級的超級交易員,引用張忠謀說法,私募基金好像「將一個人由寒冷的外頭拉進溫暖的房子後,再把這個人丟出去寒冷的地方」。當私募基金買下一間企業並加以改造後,免除了許多長期性的壓力,不必每一季去回應市場或股東的疑問,但私募基金最終只是要追求獲利,對被買的企業而言,並不是很公平或很具優勢的事。無疑的,私募基金的靈魂是「掠奪」;凱雷這條世界級的私募基金大海豚06年宣佈要完全收購日月光,半年後日月光撕破臉以致於破局,這碼子事情不過是海豚間的默契─價格談不攏的因素罷了,那些藉此炒作台灣唱衰論的政客連邊鼓都敲錯了。
因為交易員的本質是誠實面對自己的部位與損益,反正一年幾萬筆交易,沒有人可以勝率超過8成,除非是那些商業台的老師表演者;我當交易員時,一天要下幾百個交易買賣決策,不會也不能有那種閒工夫去對自己的交易做無意義的吹捧,或浪費時間的自責,更不會去記得已經平倉的每筆交易的買價與賣價。也就是說,以一個交易員的特性,昨天5百塊錢賣掉宏達電,今天只要有利可圖時,照常用6百元買回來,因為500與600對交易者而言是沒有意義的,有意義的反而是方向的問題,交易員是無情無義的,不會對曾經讓他獲利的市場與標的流連忘返。2003年SARS時,我做了最後一筆債券交易後就完全離開那個市場,因為我知道走了10年的多頭後,下一個多頭來臨時能否再度進場作trader,完全端視自己的壽命問題,即便這個市場曾經讓我養家活口,依舊是無情的離開,不願意帶著一絲的掛念。交易員也不能對別人產生過度的信任,最好是懷疑一切自己看到、聽到的,甚至要對自己所學與所建立的部位產生懷疑。一條海鷗在跟著海豚追尋獵物時,如果體力不支跌落海裡,恰好成為海豚享用大餐前的開胃菜;當一條條沙丁魚躍出海面的時刻,你的同伴其實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因為其他海鷗可能會吃光所有跳上來的沙丁魚。
BenQ的李焜耀與力晶的黃崇仁也是典型的掠奪型交易員,成功的保護住自己的部位免遭受虧損乃天經地義的生物本能,虧損的折磨遠大於道德與法律,交易的世界沒有道德只有勝負,下次別再相信有人告訴你的所謂「企業家的良知」,這玩意只有打順手牌的資本家才有。
交易員也是沒有名片的,我已經過了4年沒有名片的日子。譬如或許你曾是美林副總裁、聯電財務長,但這樣的抬頭其實是很沉重,因為一旦拋開了這種名片、離開你所依賴的工作與其光環,那種失落感與「from somebody to nobody」的隕落,就有如左心瓣的大失血,交易員不能依賴這種光環過專業生命,所能倚靠的只有從血淋淋交易戰場養成的孤傲。我是一個很衰的交易員,我的個人股票操作生涯第一天就碰到雷伯龍事件與美國黑色星期五;我的銀行外匯交易生涯從第一天到第三百天就是台幣有史以來升得最猛的一波;我的自營商操盤生涯,2年從10200點跌到4000點;當我第一天去幹債券交易員時就碰到央行調高存款準備率;到現在的作家生涯,為人作嫁時賣了幾萬本,自己操刀時卻成為年度十大滯銷書之一。有人問我如何進入交易員的世界,並成為頂尖的交易員?我淡淡的回答:「當你賠過每個市場、每種工具後,你就具備優秀交易員的條件!」
交易員不能參與金融市場檯面下的利益分配,譬如IPO、集體炒作拉抬,並非是拉高道德標準,交易的世界沒有道德只有勝負,只是,一旦你捨棄了交易員的靈魂去跟魔鬼交易時,就會變成仰魔鬼的鼻息過活,萬一哪一天你所仰賴的魔鬼將你丟棄在沒有食物的荒野時,就會驀然發現謀生的交易特質早已離自己遠去。
交易員的靈魂是什麼?我找尋了十多年仍舊解答不出來,但起碼我清楚的認知,等待犯錯的沙丁魚一躍海面時,我要為我家裡的母海鷗和2隻小海鷗多抓幾條沙丁魚。
交易的目的只有一個:「賺錢」,但往往這個目的常與金融業的老闆相違背,別聽那些金融業的老闆與高層主管天天唱著獲利獲利,但是他們的作法與想法就有如一個人抽著煙、喝著酒、熬著夜、狂嫖爛賭,嘴巴卻唸著「身體健康最重要」一般。交易的手段就是take position〈握有部位〉,交易的過程就是尋找弱手,法人交易的世界當然也存在許多弱手,如資訊傳遞的落後、獲利企圖心薄弱〈如公家金融業,不出錯早下班是他們操作的唯一原則〉,弱肉強食的現象在交易圈尤其明顯。
海豚是如何捕捉沙丁魚的?在海洋的食物鏈當中,海豚比起鯊魚有著更高級的掠奪者地位,一如陸地上的禿鷹;在廣大的海域當中,沙丁魚一開始是分散各個角落,東邊一群10萬條、北邊一群30萬條,而沙丁魚的洄游目標─尋找溫暖的洋流,就如同散戶的目標─明牌一樣;聰明的海豚群通常一組幾百條,將一群一群的沙丁魚群追趕到海豚們設定好的暖流海域,並引誘或驚嚇之,過程中海豚忍耐著大快朵頤的貪念,甚至花上3天3夜,只為了將整個海域的所有沙丁魚引導到戰場。此刻的沙丁魚群在暖流中聚集成一顆「幾千萬條沙丁魚球」,沙丁魚種有個特性:群居,若是碰到危險更是會相互依靠,10群靠成5群、5群合成2群,到最後就變成海洋頂級掠奪者海豚的超級大肉球,媲美西餐廳的16盎司菲力牛排,當然結局就如同投資世界的散戶般,永遠是大玩家的盤中佳餚。
我曾經長達13個月沒有建立一毛錢的股票多頭部位,給老闆的唯一理由是:「沒有沙丁魚群」;我也曾經在一家小券商中,短短一週建立超過股本3倍的債券部位,而狠狠地抱個一年,這期間老闆多次提醒獲利了結,我給他的理由依舊是:「沙丁魚團還沒成形」。交易是孤獨的,那個世界是外面無法了解的,有一位經常扮演大家的「沙丁魚球」的大牌交易員,竟然被媒體捧成天后,卻被外商宰了多少結構債,fine!無所謂啦!老闆不知道、媒體不知道,交易圈中的海豚掠奪後總是會安靜的離開,低調準備過冬去。在海豚追捕的過程中,還有一群參與者─海鷗,海鷗牠沒有海豚的捕殺能力,也沒有海豚天生對獵物的敏感,但只要海豚開始集結成獵殺部隊時,海鷗的生物本能就會一路追尋著海豚,等到沙丁魚團開始被海豚屠殺、驚慌失措的奮力跳出水面逃困之際,海鷗群就守住天際防線,一條一條的掠奪之。
你應該知道我在說什麼了吧!交易員的靈魂就有如海鷗的生物本能,不必成群結隊,不用團體行動,且能夠在天空跟隨海豚群高速、不停息飛翔的海鷗才能變成掠奪贏家。相同的,交易員比的是耐力,而非經由團隊表決、集體決策下就能獲利;更不必去加入海豚大玩家的獵殺團隊,因為一條海鷗不必捉捕過多的沙丁魚,吃多了反而會撐死。在郭恭克的文章中赫然發現了這段有趣的敘述:「獵豹雖是荒野中極速殺手,但其缺點便是無法成為有耐力之長途競賽者。當其長時間急速奔跑時,腦部溫度同時遽升,因此每次獵殺行動都是生死之間的賭注。所以有智慧的獵豹寧願耐心等待機會,俟獵物進入安全距離後,才展開出其不意的獵殺行動,一方面成功機會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使自己免於暴斃。」
全世界的交易主流大致以巴菲特與索羅斯2種類型,其實我也搞不清楚他們孰為海豚、孰為獵豹、孰為海鷗,但是這些犀利的交易員絕對不會告訴大家「打敗大盤」這檔子狗屁理論,更不會嘴巴掛著「系統風險」這4個字,風險就是風險,損失永遠就是損失。基金經理人跟著媒體喊喊打敗大盤就可以船過無痕,但是交易員不同,交易員不是靠著獲利的獎金過日,不然就是拿出自己的錢來跟市場拼鬥,虧損是無需爭辯也沒有藉口。私募基金更是一種海豚級的超級交易員,引用張忠謀說法,私募基金好像「將一個人由寒冷的外頭拉進溫暖的房子後,再把這個人丟出去寒冷的地方」。當私募基金買下一間企業並加以改造後,免除了許多長期性的壓力,不必每一季去回應市場或股東的疑問,但私募基金最終只是要追求獲利,對被買的企業而言,並不是很公平或很具優勢的事。無疑的,私募基金的靈魂是「掠奪」;凱雷這條世界級的私募基金大海豚06年宣佈要完全收購日月光,半年後日月光撕破臉以致於破局,這碼子事情不過是海豚間的默契─價格談不攏的因素罷了,那些藉此炒作台灣唱衰論的政客連邊鼓都敲錯了。
因為交易員的本質是誠實面對自己的部位與損益,反正一年幾萬筆交易,沒有人可以勝率超過8成,除非是那些商業台的老師表演者;我當交易員時,一天要下幾百個交易買賣決策,不會也不能有那種閒工夫去對自己的交易做無意義的吹捧,或浪費時間的自責,更不會去記得已經平倉的每筆交易的買價與賣價。也就是說,以一個交易員的特性,昨天5百塊錢賣掉宏達電,今天只要有利可圖時,照常用6百元買回來,因為500與600對交易者而言是沒有意義的,有意義的反而是方向的問題,交易員是無情無義的,不會對曾經讓他獲利的市場與標的流連忘返。2003年SARS時,我做了最後一筆債券交易後就完全離開那個市場,因為我知道走了10年的多頭後,下一個多頭來臨時能否再度進場作trader,完全端視自己的壽命問題,即便這個市場曾經讓我養家活口,依舊是無情的離開,不願意帶著一絲的掛念。交易員也不能對別人產生過度的信任,最好是懷疑一切自己看到、聽到的,甚至要對自己所學與所建立的部位產生懷疑。一條海鷗在跟著海豚追尋獵物時,如果體力不支跌落海裡,恰好成為海豚享用大餐前的開胃菜;當一條條沙丁魚躍出海面的時刻,你的同伴其實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因為其他海鷗可能會吃光所有跳上來的沙丁魚。
BenQ的李焜耀與力晶的黃崇仁也是典型的掠奪型交易員,成功的保護住自己的部位免遭受虧損乃天經地義的生物本能,虧損的折磨遠大於道德與法律,交易的世界沒有道德只有勝負,下次別再相信有人告訴你的所謂「企業家的良知」,這玩意只有打順手牌的資本家才有。
交易員也是沒有名片的,我已經過了4年沒有名片的日子。譬如或許你曾是美林副總裁、聯電財務長,但這樣的抬頭其實是很沉重,因為一旦拋開了這種名片、離開你所依賴的工作與其光環,那種失落感與「from somebody to nobody」的隕落,就有如左心瓣的大失血,交易員不能依賴這種光環過專業生命,所能倚靠的只有從血淋淋交易戰場養成的孤傲。我是一個很衰的交易員,我的個人股票操作生涯第一天就碰到雷伯龍事件與美國黑色星期五;我的銀行外匯交易生涯從第一天到第三百天就是台幣有史以來升得最猛的一波;我的自營商操盤生涯,2年從10200點跌到4000點;當我第一天去幹債券交易員時就碰到央行調高存款準備率;到現在的作家生涯,為人作嫁時賣了幾萬本,自己操刀時卻成為年度十大滯銷書之一。有人問我如何進入交易員的世界,並成為頂尖的交易員?我淡淡的回答:「當你賠過每個市場、每種工具後,你就具備優秀交易員的條件!」
交易員不能參與金融市場檯面下的利益分配,譬如IPO、集體炒作拉抬,並非是拉高道德標準,交易的世界沒有道德只有勝負,只是,一旦你捨棄了交易員的靈魂去跟魔鬼交易時,就會變成仰魔鬼的鼻息過活,萬一哪一天你所仰賴的魔鬼將你丟棄在沒有食物的荒野時,就會驀然發現謀生的交易特質早已離自己遠去。
交易員的靈魂是什麼?我找尋了十多年仍舊解答不出來,但起碼我清楚的認知,等待犯錯的沙丁魚一躍海面時,我要為我家裡的母海鷗和2隻小海鷗多抓幾條沙丁魚。
通過籌碼分佈分析主力行為
籌碼分佈的一個重要作用是用來偵察和判斷主力的行為。可以說,從誕生之日起,籌碼分佈的各種技術指標就是為了捉莊而設計的,這使得它們非常切近現實。在我們的股市中,莊家和散戶是不平等的。莊家擁有資金優勢、資訊優勢以及人才優勢,莊家看散戶的牌非常容易,而散戶想知道莊家有多少籌碼卻極其困難。公眾投資者獲知主力行為的方法,歷來是打探消息。殊不知股市上絕大多數的消息都是莊家炮製的,具有極大的虛假成分。事實上,股市呈現出的是個很不公平很不合理的格局:莊家炒股的目的是從散戶身上掙錢,而散戶卻不斷的從莊家手中獲取資訊和操作建議,這可以用得到一個成語——與虎謀皮。
籌碼分佈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一狀況。籌碼分佈的研究思路遵循這樣的邏輯:莊家無論多麼強大,他終歸屬於投資者的範疇,既然是投資,就需要買和賣,而只要是發生過的買和賣的行為,就會在籌碼分佈的技術分析圖表上留下痕跡,聰明的散戶可以通過分析主力進出的跡象,從而獲知主力的真實意圖。這樣一來,散戶和主力就可以互為對手了,雖然主力有各種各樣的優勢,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散戶們的小資金,固然不可能主動引發行情,但小有小的優點,就是完全有可能跟莊進出。在這樣的前提下,散戶的利潤來源成了莊家的操盤成本,這世界就公平了。
但是籌碼分佈反映的只是市場事實,並不能區分主力的籌碼和散戶的籌碼,因而我們需要研究出一套在籌碼分佈中識別主力倉位的方法,重中之重就是要確定主力的吸籌。
吸籌是主力介入一檔股票的第一個實質性動作。當然在吸籌之前,主力需要做非常細緻的調研和其他各類準備工作。這些工作一般是在極秘密的狀態下進行的,否則一旦消息洩露,散戶們會立刻與主力爭奪低位籌碼,這是主力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但是,只要是大規模的吸籌,主力便很難做到不留痕跡,總有一部分中小投資者進貨成本同主力是一樣的,這就是跟莊盤。而只要這些跟莊盤的規模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主力一般可以承受。判斷一檔股票是否有主力正在吸籌,要看這檔股票對散戶有沒有吸引力。如果這檔股票在扮演“大眾情人”的角色,那主力就不可能大規模建倉入場。另一方面,並不是所有的所謂“低價位”的股票、或是散戶不要的個股主力就要,判斷某檔股票是否是主力正在吸籌,需要很多證據。
在這裡介紹幾種主要的K線組合形態,這些K線形態暴露了主力的吸籌動作,在莊家分析中極具參考價值。
A、慢牛走勢:主力的吸籌改變了一檔股票的供求關係,這使得一檔股票的下跌動能被完全抵消,股價呈現緩慢上揚的格局。但為什麼一定是慢牛呢?大家知道:要想坐莊於一檔股票,需要大量的籌碼,如果主力吸籌過猛的話,會引發這檔股票迅速上漲,從而暴露主力的意圖,引起市場公眾的追漲,這是主力吸籌時所忌諱的。所以,主力的吸籌永遠是溫和隱蔽的。
B、牛長熊短:有時候一檔股票的股價被緩慢推高後,忽然這檔股票迅速下跌,但隨後股價自低位重新開始緩慢上升。從盤面上看,會發現一種鋸齒樣的K線組合,這種K線我們叫它“牛長熊短”,這是主力打壓吸籌的痕跡。
C、“挖坑”形態:談到主力的打壓吸籌,很多看盤高手都讀得懂一種被稱之為“挖坑”的K線形態。所謂“挖坑”是一個非常形象化的說法,它是指股價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橫盤震盪之後,股價突然向下破位,將橫盤箱體打穿,但隨後股價又被向上拉起,回到原先的橫盤箱體內部,其走勢在盤面上畫出了一個“坑”,關於“挖坑”可以形成這樣一個結論:當K線圖上出現了“挖坑”形態之後,如果股價在恢復到“坑沿”的相對高位後強勢橫盤不跌,我們就可以認為這個“坑”是主力挖出來的,其目的是震倉吸籌。
D、股價的次低位窄幅橫盤: “次低位”是比近一段時間最低股價高20%至30%左右的價位。這個位置在中線上看是比較低的位置,但是從短線上看它又是相對的高位,所以,“次低位”指的是中線。我們還是站在主力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能在最低價位上吸籌自然是件好事,但是散戶未必配合主力,主力想買散戶就一定肯賣。因此主力通常會採用拉長時間的方法。如果大盤環境和個股題材允許主力去等,主力一般都願意稍微費點時間,以降低吸籌成本。但是主力的情況也是多樣的,未必允許所有的莊家都採用“低位溫和吸籌”的策略。比如說主力的資金來自於較短期的信用貸款,資金面上留給主力的坐莊時間不多;或者是一檔股票即將發生一個重大利好,而這個重大利好很難長時間保密,這個時候主力就不得不突擊吸籌;除此之外,某些機構對大盤的分析是很有水準的,當他們知道在一、兩個月之內可能會迅速展開一個大行情時,他們會當機立斷,迅速入場搶貨。
籌碼分佈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一狀況。籌碼分佈的研究思路遵循這樣的邏輯:莊家無論多麼強大,他終歸屬於投資者的範疇,既然是投資,就需要買和賣,而只要是發生過的買和賣的行為,就會在籌碼分佈的技術分析圖表上留下痕跡,聰明的散戶可以通過分析主力進出的跡象,從而獲知主力的真實意圖。這樣一來,散戶和主力就可以互為對手了,雖然主力有各種各樣的優勢,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散戶們的小資金,固然不可能主動引發行情,但小有小的優點,就是完全有可能跟莊進出。在這樣的前提下,散戶的利潤來源成了莊家的操盤成本,這世界就公平了。
但是籌碼分佈反映的只是市場事實,並不能區分主力的籌碼和散戶的籌碼,因而我們需要研究出一套在籌碼分佈中識別主力倉位的方法,重中之重就是要確定主力的吸籌。
吸籌是主力介入一檔股票的第一個實質性動作。當然在吸籌之前,主力需要做非常細緻的調研和其他各類準備工作。這些工作一般是在極秘密的狀態下進行的,否則一旦消息洩露,散戶們會立刻與主力爭奪低位籌碼,這是主力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但是,只要是大規模的吸籌,主力便很難做到不留痕跡,總有一部分中小投資者進貨成本同主力是一樣的,這就是跟莊盤。而只要這些跟莊盤的規模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主力一般可以承受。判斷一檔股票是否有主力正在吸籌,要看這檔股票對散戶有沒有吸引力。如果這檔股票在扮演“大眾情人”的角色,那主力就不可能大規模建倉入場。另一方面,並不是所有的所謂“低價位”的股票、或是散戶不要的個股主力就要,判斷某檔股票是否是主力正在吸籌,需要很多證據。
在這裡介紹幾種主要的K線組合形態,這些K線形態暴露了主力的吸籌動作,在莊家分析中極具參考價值。
A、慢牛走勢:主力的吸籌改變了一檔股票的供求關係,這使得一檔股票的下跌動能被完全抵消,股價呈現緩慢上揚的格局。但為什麼一定是慢牛呢?大家知道:要想坐莊於一檔股票,需要大量的籌碼,如果主力吸籌過猛的話,會引發這檔股票迅速上漲,從而暴露主力的意圖,引起市場公眾的追漲,這是主力吸籌時所忌諱的。所以,主力的吸籌永遠是溫和隱蔽的。
B、牛長熊短:有時候一檔股票的股價被緩慢推高後,忽然這檔股票迅速下跌,但隨後股價自低位重新開始緩慢上升。從盤面上看,會發現一種鋸齒樣的K線組合,這種K線我們叫它“牛長熊短”,這是主力打壓吸籌的痕跡。
C、“挖坑”形態:談到主力的打壓吸籌,很多看盤高手都讀得懂一種被稱之為“挖坑”的K線形態。所謂“挖坑”是一個非常形象化的說法,它是指股價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橫盤震盪之後,股價突然向下破位,將橫盤箱體打穿,但隨後股價又被向上拉起,回到原先的橫盤箱體內部,其走勢在盤面上畫出了一個“坑”,關於“挖坑”可以形成這樣一個結論:當K線圖上出現了“挖坑”形態之後,如果股價在恢復到“坑沿”的相對高位後強勢橫盤不跌,我們就可以認為這個“坑”是主力挖出來的,其目的是震倉吸籌。
D、股價的次低位窄幅橫盤: “次低位”是比近一段時間最低股價高20%至30%左右的價位。這個位置在中線上看是比較低的位置,但是從短線上看它又是相對的高位,所以,“次低位”指的是中線。我們還是站在主力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能在最低價位上吸籌自然是件好事,但是散戶未必配合主力,主力想買散戶就一定肯賣。因此主力通常會採用拉長時間的方法。如果大盤環境和個股題材允許主力去等,主力一般都願意稍微費點時間,以降低吸籌成本。但是主力的情況也是多樣的,未必允許所有的莊家都採用“低位溫和吸籌”的策略。比如說主力的資金來自於較短期的信用貸款,資金面上留給主力的坐莊時間不多;或者是一檔股票即將發生一個重大利好,而這個重大利好很難長時間保密,這個時候主力就不得不突擊吸籌;除此之外,某些機構對大盤的分析是很有水準的,當他們知道在一、兩個月之內可能會迅速展開一個大行情時,他們會當機立斷,迅速入場搶貨。
2007年6月5日 星期二
[GOOD]柏克夏A股 首季每股盈餘1434美元,討論串
工商時報2007.05.06
柏克夏A股 首季每股盈餘1434美元
【李鐏龍/綜合外電報導】
投資大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操盤的投資及保險事業體柏克夏海威瑟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上周五美股盤後公布今年首季財報,為周末登場的年度股東會暖場,獲利較去年同期成長一二%。扣除投資益/損後的營業獲利,則成長二四%,相當於該公司A股每股盈餘一四三四美元,略低於分析師平均預測的一四四七美元。
柏克夏的A股上周五大漲六五○美元,收在一○.九二五萬美元,B股則揚升一三.二五美元,收在三六三一美元。A股今年以來已上漲二四%,同期間標普五百指數及保險類股指數的漲幅,分別只有一五%及一四%。
柏克夏首季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四五%,達三二九.二億美元。淨利成長一二%,成為二六億美元,相當於每A股一六八二美元。在Gardner Russo & Gardner公司協助操盤三○億美元投資的魯索說:「成果看來很好。」「這對今年來講是好的開始,考量他們有那麼多的保險獲利,是在未來的幾季裏。」
儘管首季扣除投資益/損後獲利略低於預期,但魯索表示,巴菲特的投資紀錄「讓他可放手而為,以一種構建長期的方式去投資,那怕這意味著短期上可能會有失望。那才是真正的賺錢。」
鬼股子破解莊家密碼
教你如何挑選黑馬股
主力控盤手法大曝光
八敗人生、龍騰中國
決戰中環等小說作者
親自現身解說
一套共三張DVD
在這刊登您的廣告
山澤損
聲望:0 分
聚幣:0 元
經驗:4
2007/05/07 19:46:57 部落格 引用 回覆 檢舉
--------------------------------------------------------------------------------
雖然我從一開始就以巴菲特模式投資
但是我從沒有考慮過買BRKA
很簡單 以巴菲特模式來分析 BRKA並非超值 沒有安全邊際
它的股價頂多只是反應其價值
甚至已經過度反應 (因為許多人基於對巴菲特的崇拜而緊抱BRKA)
所以國內某家以巴菲特為號召的投資公司
以長抱波克夏做為投資策略
以我這自認巴菲特信徒的人來看 是不能苟同的
其實這一點 從以下的事實就可以看出:
「波克夏從來沒有買進庫藏股」
踏雪飛鴻
聲望:20 分
聚幣:269 元
經驗:4
2007/05/07 20:03:48 部落格 傳話 引用 回覆 檢舉
--------------------------------------------------------------------------------
每股盈餘1434美元大約等於台幣47866.92 .
這種報酬率太恐怖了吧...
看不太懂他這個AB股的計算方式..
是指數嗎??
--------------------------------------------------------------------------------
投資之中.所謂的大師.都是人云亦云所製造出來的
真正的大師.是自己的投資慘敗經驗.
山澤損
聲望:0 分
聚幣:0 元
經驗:4
2007/05/07 20:57:54 部落格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踏雪飛鴻 在 2007/05/07 20:03:48 所發表的內容:
每股盈餘1434美元大約等於台幣47866.92 .
這種報酬率太恐怖了吧...
看不太懂他這個AB股的計算方式..
是指數嗎??
股價十萬美元 每股單季盈餘1434美元不算太高
美國不似台灣 股票沒有票面值
也沒有保留盈餘不得超過資本額兩倍或是課徵10%稅的規定
所以不須強制配發股票股利(股票分割)或現金股利
波克夏從上市以來從來沒有發過現金股利 也沒有做過股票分割
每股淨值就好幾萬美元 (詳細金額請自查)
gurodingli
聲望:0 分
聚幣:0 元
經驗:2
2007/05/12 07:17:12 部落格 傳話 引用 回覆 檢舉
--------------------------------------------------------------------------------
原來如此
難怪股票可以越來越貴
貴到一般人可能買不起 從來沒有發放股利耶
lcw1960
聲望:72 分
聚幣:81 元
經驗:6
2007/05/12 09:11:35 部落格 傳話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山澤損 在 2007/05/07 19:46:57 所發表的內容:
雖然我從一開始就以巴菲特模式投資
但是我從沒有考慮過買BRKA
很簡單 以巴菲特模式來分析 BRKA並非超值 沒有安全邊際
它的股價頂多只是反應其價值
甚至已經過度反應 (因為許多人基於對巴菲特的崇拜而緊抱BRKA)
所以國內某家以巴菲特為號召的投資公司
以長抱波克夏做為投資策略
以我這自認巴菲特信徒的人來看 是不能苟同的
其實這一點 從以下的事實就可以看出:
「波克夏從來沒有買 .....
因為她的股價實在太高了, 不值得動用自己的現金買回自家的股票,
反而將現金投入其他投資標的獲利還會更高, 當然也有可能其發行
股數不是很多, 所以沒必要再買回自家股票囉.
可是反面看, 一檔能在5個月內讓價值增加24%的投資功力, 恐怕無人
能及啦,本人今年至今也才7%而已, 實在比之大巫與小巫哩,而且她的
規模又那麼大, 只能高呼大師之所以為大師啦, CCC....
wewe
聲望:0 分
聚幣:48 元
經驗:6 (版主)
2007/05/13 00:16:34 部落格 傳話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山澤損 在 2007/05/07 19:46:57 所發表的內容:
雖然我從一開始就以巴菲特模式投資
但是我從沒有考慮過買BRKA
很簡單 以巴菲特模式來分析 BRKA並非超值 沒有安全邊際
它的股價頂多只是反應其價值
甚至已經過度反應 (因為許多人基於對巴菲特的崇拜而緊抱BRKA)
所以國內某家以巴菲特為號召的投資公司
以長抱波克夏做為投資策略
以我這自認巴菲特信徒的人來看 是不能苟同的
其實這一點 從以下的事實就可以看出:
「波克夏從來沒有買進庫藏股」
我是覺得:「只是反映其價值」,這就是巴菲特他想要的‧
波客夏年度的股價若高於其價值,或低於其價值,他都曾在年報中提醒過投資人要注意‧
我認為他從不希望因為股價的波動,而讓合夥人之間互相佔到對方便宜或是因此吃虧‧
他的期望應是:你願意持股投資公司多久,就應該有多少合理的報酬,而這個報酬應該與那時期公司的會獲利將差不多,這會反映在這段持股期間股價的上升裡,以資本利得的方式領取‧
巴菲特在年報中曾提過,他認為公司帳面淨值的成長與公司價值的成長早期是一致,期望是在每年15%左右的幅度提升,但是後來因為購買的公司商譽價值(無形資產)不斷提升,所以公司後來在帳面淨值的成長上已遠不如公司實際價值的提升幅度‧
巴菲特從不買進庫藏股,或許不應該被解釋成,他向來覺得公司股價「沒被低估」‧
因為我們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也不曾賣出過波克夏的股票,
這也不應該因此解釋說,他向來覺得公司股價「被低估」,所以從來不賣股票‧
我是認為他根本就從來不想從股價波動中獲利,尤其是對自己的公司‧
因為他知道,他是最了解公司價值與價格間差異的人,如果當他看到股價低就買庫藏股,股價過高就賣股票,那他這種行為,就根本不是把他的股東當作是合夥人的對待,這樣的作法會使他佔到其他合夥人的便宜,所以並不去做這種事‧
可以買低賣高時,只是反映其價值可能不太重要,但是當資金向巴菲特那樣巨大時,只是反映其價值的抓大象方法,就會變的很關鍵,這也是他為什麼可以持股那麼久,而不會因為安全邊際已經被漲幅給暫時填滿就賣出,因為他鎖定的大象,通常是那種長期來看,只要光是能反映其價值,累積起來就會有很高報酬率的公司‧
安全邊際是源自葛拉罕在揀煙屁股時怕踩到地雷,而以淨值去大幅折價方式買進的概念,後來巴菲特應用時,是把安全邊際詮釋在完全不同應用上,他的方法是藉著讓未來公司的無形價值極大化,去拉出與成本之間的安全距離,我認為這個才是巴菲特所想像中的「安全邊際」,而且這邊際還存在著一直不斷擴大的可能‧
我想這是巴菲特與阿瓦里德為什麼都那麼熱愛明牌與強勢公司的原因‧
後來才慢慢領悟到,這真是極為巧妙的佈局方式,且不是很容易理解與複製‧真的很關鍵‧
--------------------------------------------------------------------------------
洞悉虛偽不再,真實是什麼都不知,熱愛有生命力的嬉戲。
山澤損
聲望:0 分
聚幣:0 元
經驗:4
2007/05/14 17:48:54 部落格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wewe 在 2007/05/13 00:16:34 所發表的內容:
我是覺得:「只是反映其價值」,這就是巴菲特他想要的‧
波客夏年度的股價若高於其價值,或低於其價值,他都曾在年報中提醒過投資人要注意‧
我認為他從不希望因為股價的波動,而讓合夥人之間互相佔到對方便宜或是因此吃虧‧
他的期望應是:你願意持股投資公司多久,就應該有多少合理的報酬,而這個報酬應該與那時期公司的會獲利將差不多,這會反映在這段持股期間股價的上升裡,以資本利得的方式領取‧
巴菲特在年報 .....
波克夏從不買庫藏股
但他轉投資的公司會
巴菲特也公開鼓勵如此做
重點是買進庫藏股時
要把自家股票和其他股票平等看待
如果買自家的股票比買他人的更好才買
買自家股票有一個好處
就是財務狀況自己最清楚
不過台灣公司的原則好像相反
都是自家股票爛掉了才護盤買庫藏股
至於巴菲特為什麼不賣自家股票
賣出的原則是超漲才賣
買進的原則是超跌才買
又沒超漲又沒超跌 當然是不動如山
巴菲特和格拉罕的安全空間原理相同
只有計算方式不同而已
格拉罕是計算現在的淨值
巴菲特是推算未來的淨值
理論上 巴菲特的賭性更強 未來誰知道?
事實上 巴菲特算得較遠 反而比較安全
wewe
聲望:0 分
聚幣:48 元
經驗:6 (版主)
2007/05/14 19:41:35 部落格 傳話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wewe 在 2007/05/13 00:16:34 所發表的內容:
我是覺得:「只是反映其價值」,這就是巴菲特他想要的‧
波客夏年度的股價若高於其價值,或低於其價值,他都曾在年報中提醒過投資人要注意‧
我認為他從不希望因為股價的波動,而讓合夥人之間互相佔到對方便宜或是因此吃虧‧
他的期望應是:你願意持股投資公司多久,就應該有多少合理的報酬,而這個報酬應該與那時期公司的會獲利將差不多,這會反映在這段持股期間股價的上升裡,以資本利得的方式領取‧
巴菲特在年報 .....
巴菲特致股東函
1985年版
BERKSHIRE HATHAWAY INC.
Berkshire海瑟崴股份有限公司
致Berkshire公司全體股東:
各位可能還記得去年年報最後所提到的爆炸性消息,平時在表面上我們雖然沒有什麼
動作,但經驗顯示偶爾也會有一些大卡司出現,這種低調的企業策略終於在1985年
有了結果,在今年報告的後半部,我們將會討論到(a)在資本城/ABC的重大投資部位
(b們對Scott & Fetzer公司的購併(c)與消防人員保險基金的合作計畫(d)我們出脫通
用食品的持股部位。
去年Berkshire的淨值增加了六億一千萬美金,約當增加48.2%,這比率就好比是哈
雷慧星造訪一般,在我這輩子中大概再也看不到了,二十一年來我們每股淨值從19.46
美元增加到1,643.71美元,約為23.2%年複合成長率,這又是一項不可能再重現的
比率。
有兩個因素讓這種比率在未來難以持續,一種因素屬於暫時性-即與過去二十年相
較,現在股市中缺乏合適的投資機會,如今我們已無法為我們的保險事業投資組合找
到價值低估的股票,這種情況與十年前有180度的轉變,當時惟一的問題是該挑那一
個便宜貨。
市場的轉變也對我們現有的投資組合產生不利的影響,在1974年的年報中,我可以
說「我們認為在投資組合中有幾支重要個股具有大幅成長的潛力」,但現在這樣的話
我們卻說不出口,雖然我們保險公司的主要投資組合中,有許多公司如同過去一樣擁
有優秀經營團隊以及競爭優勢,但目前市場上的股價已充份反應這項特點,這代表今
後我們保險公司的投資績效再也無法像過去那樣優異。
第二項負面因素更顯而易見,那就是我們的規模,目前我們在股市投入的資金是十年
前的20倍,而市場的鐵則是成長終將拖累競爭的優勢,看看那些高報酬率的公司,
一旦當他們掌控的資金超過十億美金,沒有一家在往後的十年能夠靠再投資維持20%
以上的報酬率,頂多僅能依賴大量配息或買回自家股份來維持,理論上轉投資能為股
東帶來更大的利益,但實際上公司就是很難找到理想的投資機會。
而我們的問題就跟他們一樣,去年我告訴各位往後十年我們大約要賺到39億美金,
才能有15%的年平均成長,今年同樣的門檻將提高到57億美金(根據統計:扣除石油
公司不算,只有15家公司在過去十年能夠賺到57億)。
我跟Charlie-經營Berkshire事業的合夥人,對於Berkshire能夠保持比一般美國企
業更佳的獲利能力持樂觀的態度,而只要獲利持續身為股東的你也能保證因此受惠,
我們擁有幾項優勢,(1)我們不必去擔心每季或每年的帳面獲利數字,相反地只要將注
意力集中在使長遠的價值極大化即可(2)我們可以將事業版圖擴大到任何有利可圖的
產業之上,而且完全不受經驗、組織或觀念所限(3)我們熱愛我們的工作,這些都是關
鍵因素,但即便如此我們仍必須要大賺一筆(比過去達到23.2%的那些投資還要更多)
才有辦法使我們的平均報酬率維持在15%的水準。
另外我還必須特別提到一項投資項目,是與最近購買本公司股票的投資人有密切相關
的,過去一直以來,Berkshire的股票的市價約略低於其實質價值,在這樣的水準下,
投資人可以確定(只要折價的幅度不再繼續擴大)其個人的投資經驗與該公司本身的表
現將維持一致,但到了最近,這種折價的狀況卻不再,有時甚至還發生溢價。
折價情況的消失代表著Berkshire的市值增加的幅度高於其實質價值增長的速度(雖
然後者的表現也不錯),當然這對於在此現象發生前便持有股份的人算是好消息,但對
於新進者,或即將加入者卻是不利的,而若想要使後者的投資經驗與公司的表現一致,
則這種溢價現象就必須一直維持。
然而管理當局卻無法控制股價,當然他可對外公佈公司政策與現況,促使市場參與者
的行為理性一點,然而我個人偏好(可能你也猜得到)期望公司股價的表現儘量與其企
業本身價值接近,惟有維持這種關係,所有公司的股東在其擁有所有權的期間皆能與
公司共存共榮,股價劇幅的波動並無法使整體的股東受惠,到頭來所有股東的獲利總
和必定與公司的獲利一致,但公司的股價長時間偏離實質價值(不管是高估或低估)都
將使得企業的獲利不平均的分配到各個股東之間,而其結果好壞完全取決於每個股東
本身的運氣與EQ。
長久以來,Berkshire本身的市場價值與實質價值一直存在著一種穩定的關係,這是
在所有我熟悉的上市公司中少見的,我想這都要歸功於所有Berkshire的股東,因為
大家都很理性、專注、以投資為導向,所以Berkshire的股價一直都很合理,這不凡
的結果是靠一群不凡的股東來完成,幾乎我們所有的股東都是個人而非法人機構,沒
有一家上市公司能夠像我們一樣。
http://algerco.net/B1985.htm
--------------------------------------------------------------------------------
洞悉虛偽不再,真實是什麼都不知,熱愛有生命力的嬉戲。
wewe
聲望:0 分
聚幣:48 元
經驗:6 (版主)
2007/05/14 20:11:36 部落格 傳話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山澤損 在 2007/05/14 17:48:54 所發表的內容:
至於巴菲特為什麼不賣自家股票
賣出的原則是超漲才賣
買進的原則是超跌才買
又沒超漲又沒超跌 當然是不動如山
這點我的看法不一樣......
我認為他的買進原則不是---->股價超跌才買‧
而是用「合理的價格」買進優秀的公司‧
我認為他的賣出原則不是----->股價超漲才賣‧
而是偏好「永久不賣」‧
供您參考,這不是我瞎掰的,
這些說法在巴菲特的年報裡面都可以很考察的到‧
又沒超漲又沒超跌 當然是不動如山
對阿,所以我想表達的意思正是這點:
就像您所看到的,波克夏的股價長期來說都是處於「合理狀態」,沒有超漲與超跌的空間,
所以不庫藏股也不賣股‧
但長期買進與持有他的股東,卻是世界上財富增長最快的一群‧
持有一直處於合理股價狀態的公司,居然比超漲賣出超跌買進的買票股票,財富增長的更為迅速與龐大,您不覺得這其中有一些有意思的事可以去發掘嗎?
--------------------------------------------------------------------------------
洞悉虛偽不再,真實是什麼都不知,熱愛有生命力的嬉戲。
wewe
聲望:0 分
聚幣:48 元
經驗:6 (版主)
2007/05/14 20:40:10 部落格 傳話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山澤損 在 2007/05/14 17:48:54 所發表的內容:
巴菲特和格拉罕的安全空間原理相同
只有計算方式不同而已
格拉罕是計算現在的淨值
巴菲特是推算未來的淨值
理論上 巴菲特的賭性更強 未來誰知道?
事實上 巴菲特算得較遠 反而比較安全
巴菲特致股東函
1986年版
BERKSHIRE HATHAWAY INC.
Berkshire海瑟崴股份有限公司
致Berkshire公司全體股東:
本公司去年(1986年)的帳面淨值增加了26.1%,大約是4億9,250萬美元,在過去
的22個年頭(也就是現有經營階層接掌本公司以來),每股帳面淨值由19.46美元,
成長到2,073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23.3%,在計算每股淨值時,分子與分母都同樣
重要,過去22年公司整體的淨值雖然增加106倍之多,但流通在外的股份卻增加不
到一個百分點。
在過去的年報中我已不只一次地提醒大家,多數公司的帳面價值與其實際的內在價值
其實存在有極大的差異(後者才是股東真正該關心的),不過以我們公司本身的狀況而
言,過去十多年來帳面價值在某種程度(從保守的角度),卻頗能代表本公司實際的價
值。意思是說Berkshire企業的價值略微超越其帳面價值,兩者之間的比例一直維持
著穩定的差距。
而現在跟各位報告的好消息是,1986年本公司企業價值增加的幅度應該是超過了帳
面價值增加的幅度,我說"應該是"是因為企業價值的判斷較為彈性,以我們本身的例
子來說,兩個同樣相當了解本公司的人所衡量出的價值,可以會差到10%以上。
本公司去年企業價值大幅成長的原因,主要要歸功於旗下主要企業經理人傑出的表
現,包含the Blumkins, Mike Goldberg, the Heldmans, Chuck Huggins, Stan
Lipsey與 Ralph Schey等人,這些企業,除了保險業外,這幾年來在沒有動用額外
資金的前提之下,還能穩定地提高公司的獲利,這種成就塑造出我們所謂典型的經濟
價值或商譽,這種價值雖然無法在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反映出來,但我必須向各位報
告,在1986年這個數字相當可觀。
=====================================================
其實一直以來,巴菲特在年報中強調了相當多次,他所謂的企業「價值」指的不是「淨值」‧
當他講企業價值,是用「 intrinsic business value 」這個英文詞‧
當他講企業的淨值,是用「book value 」這個英文詞‧
例如這段:
In past reports I have noted that book value at most companies differs
widely from intrinsic business value - the number that really counts for
owners. In our own case, however, book value has served for more than a
decade as a reasonable if somewhat conservative proxy for business value.
That is, our business value has moderately exceeded our book value, with
the ratio between the two remaining fairly steady.....
SO.....不管是「淨值」的過去、現在、未來,都不是他所指的企業價值‧
「價值」與「淨值」,在巴菲特的觀念裡,是有兩個很不相同的定義‧
因為企業價值所包含的無形資產,不會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出來,當然淨值也不會計算到‧
我自己是覺得,無形資產像是一種隱形的淨值,要自己去估算之後加到到淨值上‧具有無形資產的公司,ROE算起來常會比較高,正是這個原因‧
因為資產負債表的淨值上,沒有那個隱形的無形資產算進去,但無形資產卻又是確確實實存在的,所以計算ROE時,淨值(分母)就會變小,ROE的數字就會變大‧
ROE高,股價本益比就會高些,但我認為巴菲特所指的無形資產,也不是泛指任何高ROE的公司,有些公司只是因為新興產業等其他景氣因素擁有暫時的高ROE,並非是因為企業具有無形資產(商譽)‧這點常常不小心被誤解‧
高ROE的公司裡面,可能存在具有商譽的公司,是尋找商譽公司的好範圍,卻不一定就是具有商譽的公司‧
--------------------------------------------------------------------------------
洞悉虛偽不再,真實是什麼都不知,熱愛有生命力的嬉戲。
山澤損
聲望:0 分
聚幣:0 元
經驗:4
2007/05/18 02:21:41 部落格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wewe 在 2007/05/14 20:11:36 所發表的內容:
這點我的看法不一樣......
我認為他的買進原則不是---->股價超跌才買‧
而是用「合理的價格」買進優秀的公司‧
我認為他的賣出原則不是----->股價超漲才賣‧
而是偏好「永久不賣」‧
供您參考,這不是我瞎掰的,
這些說法在巴菲特的年報裡面都可以很考察的到‧
....
巴菲特的投資史中 賣出的紀錄不可計數
如果永遠不超漲那當然永久不賣
如果台積電被炒到一股五千元 你看他賣不賣?
企業成長性高 經營良好 如果股價已經反應到一百年後 要不要賣?
資本主義的精髓就在於價格 東西很好 價格太高就是不好
如果要引用巴菲特的話來背書 我也有一句:「你的獲利在買進時就決定了」
至於「合理的價格」意思就是安全邊際很大的超跌價格 而不是中性價格
否則你就會看到巴菲特天天都在買進自家股票
一年到頭都在買吉利刮鬍刀和Warmart
因為這些股票一直都處在中性價格區間
那不成了黃培源的名言 「隨便買 隨時買 不要賣」?
那他怎麼還在怨嘆找不到投資標的?
投資這種事不是說文解字 考據文件來支持自己的想法
實際去操作才會知道他到底在講什麼
至少先模擬一下吧
山澤損
聲望:0 分
聚幣:0 元
經驗:4
2007/05/18 02:38:15 部落格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wewe 在 2007/05/14 20:40:10 所發表的內容:
其實一直以來,巴菲特在年報中強調了相當多次,他所謂的企業「價值」指的不是「淨值」‧
當他講企業價值,是用「 intrinsic business value 」這個英文詞‧
當他講企業的淨值,是用「book value 」這個英文詞‧ .....
intrinsic business value是一個主觀的抽象觀念
「商譽」更是會計上用來玩弄投資人的重要項目
簡單的說 只要左邊和右邊無法平衡 加入商譽就可以讓它平衡
至於Book Value雖然也有不少推定的部分
至少比intrinsic bussiness value要客觀一點
通常是用book value加減碼來計算intrinsic bussiness value
講到操作的實務
如果你想要不帶感情找出最佳投資標的
最好在公式中就去除任何主觀的部分
你不可能請巴菲特幫你評估台股一千多支股票的內在價值到底是多少
更不可能去算美股上萬支或是全球數十萬家上市公司
即使你願意自己去做 估出來的值可能會很離譜 因為你不是巴菲特
老實說 你喜歡的公司可以幫他加上好幾倍的商譽
不喜歡的公司就算淨值有一百元也可以直接減成負的
至於喜歡或不喜歡 也許只是看了某周刊的專訪
那還做什麼價值投資分析 白費時間 直接聽明牌也差不多
比較實際的方法 乾脆直接用book value當成intrinsic bussiness value
畢竟book value是公開資訊
等過濾出來剩沒幾支 你愛怎麼主觀去評價 加上幾百元的商譽 也不至於撿到地雷
wewe
聲望:0 分
聚幣:48 元
經驗:6 (版主)
2007/05/18 23:10:22 部落格 傳話 引用 回覆 檢舉
--------------------------------------------------------------------------------
其實您發言中的一些想法與問題,與其問我,何不自己從他的年報中所寫的去尋求解答呢?
我想您的理解力應該比我好很多才是‧
很多的為什麼他講那些? 為什麼他這樣做? 那樣做? 他在年報中都有很清楚的交代與解釋了,與其我們自己猜想,用自己的語言詮釋,為什麼不先聽聽他的說法呢?
我上次看有個主播專訪巴菲特,他問巴菲特,他對於那麼一堆如山高的「巴菲特叢書」,他認為哪一本最能代表他的想法與意志,他說是勞倫斯康寧漢的那本「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顯然巴菲特認為只有他自己寫的才符合他想表達的‧
我自己之前有時候去也會去翻那些巴菲特叢書,後來看了年報之後,也是覺得其實還真的沒有一本別人以他的名寫的書,真正完整的表達了他在年報中所揭示的投資觀念‧
只是給一點建議啦‧^^
--------------------------------------------------------------------------------
洞悉虛偽不再,真實是什麼都不知,熱愛有生命力的嬉戲。
山澤損
聲望:0 分
聚幣:0 元
經驗:4
2007/05/18 23:37:13 部落格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wewe 在 2007/05/18 23:10:22 所發表的內容:
他認為哪一本最能代表他的想法與意志,他說是勞倫斯康寧漢的那本「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顯然巴菲特認為只有他自己寫的才符合他想表達的 .....
這本書當然看過了
不過我不是用斷章取義 考據學的方式來解讀它
而是思考自己要如何實行
在實行當中 就會有我提出來的問題出現
例如 如果合理價格的意義是「中性價格」
為何巴菲特寧可握有巨額現金 而非對其持股不斷加碼?
巴菲特的思考算是相當有其一貫性
但是他也不是神
所有的金融商品更不是一套理論就能解決
例如他對於外匯或原物料的解讀 並不比市面上的老生常譚高明多少
因為這些東西遠離他拿手的債券折現評價模式
巴菲特的文章 大多是用文字闡述觀念 技術性細節不多
我發覺大部分的人看巴菲特的書 有一種習慣
就是節取一句自己喜歡的句子當成教條朗朗上口
然後走到那裡都把這句教條搬出來
能不能因此而賺錢? 我想是很難
我只能說我是參考巴菲特模式建立自己的投資模式
不能說自己百分之百複製了巴菲特模式
時空完全不同
反正我又不以巴菲特為招牌募資 只是一直有賺錢而已
wewe
聲望:0 分
聚幣:48 元
經驗:6 (版主)
2007/05/19 00:31:54 部落格 傳話 引用 回覆 檢舉
--------------------------------------------------------------------------------
我的意思是說,要去看他自己寫的所有年報,那本書也是部分摘錄,逐年去讀這樣會理解應該比較完整‧
例如 如果合理價格的意義是「中性價格」
為何巴菲特寧可握有巨額現金 而非對其持股不斷加碼?
如果有逐年去看年報,應該會發現他對某幾間公司,好幾年來長期都是一直加碼,沒有賣出,不過當然他會等他認為股價比較便宜的時候,但是那個便宜,也是比起他從第一次買時要高很多了‧甚至還有那種過去幾年他認為股價偏高的公司賣掉之後,後來又以更高價買回的CASE.........
我記得是GEICO跟ABC是不是都有這樣.....
記得GEICO買超多年的,最後才終於全部買下全部股權.....
所以你說他沒對持股不斷加碼? 我是覺得有點奇怪‧也許再查一查吧........
他擁有的巨額現金,多半應是保險公司的浮存金,波克夏的事業體中最大的是保險事業,
能夠持有那麼多的現金,是保險業的特性阿‧
為什麼他不一直加碼?
我想其實他是有阿,只是因為那些公司都不夠大到足以持續性消化它所有的現金,還是剩很多.....
所以他常常喊他尋找不到夠大的CASE‧
--------------------------------------------------------------------------------
洞悉虛偽不再,真實是什麼都不知,熱愛有生命力的嬉戲。
山澤損
聲望:0 分
聚幣:0 元
經驗:4
2007/05/20 03:20:00 部落格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wewe 在 2007/05/19 00:31:54 所發表的內容:
我的意思是說,要去看他自己寫的所有年報,那本書也是部分摘錄,逐年去讀這樣會理解應該比較完整‧
例如 如果合理價格的意義是「中性價格」
為何巴菲特寧可握有巨額現金 而非對其持股不斷加碼?
如果有逐年去看年報,應該會發現他對某幾間公司,好幾年來長期都是一直加碼,沒有賣出,不過當然他會等他認為股價比較便宜的時候,但是那個便宜,也是比起他從第一次買時要高很多了‧甚至還有那種過去幾年他認為股價偏高的公 .....
我覺得繼續討論下去已經沒有意義
文字思考的人和數字思考的人
解讀同一份年報 結論不會有交集的
山澤損
聲望:0 分
聚幣:0 元
經驗:4
2007/05/20 03:31:50 部落格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wewe 在 2007/05/19 00:31:54 所發表的內容:
如果有逐年去看年報,應該會發現他對某幾間公司,好幾年來長期都是一直加碼,沒有賣出,不過當然他會等他認為股價比較便宜的時候,但是那個便宜,也是比起他從第一次買時要高很多了‧甚至還有那種過去幾年他認為股價偏高的公司賣掉之後,後來又以更高價買回的CASE.........
.....
補充一下以上的東西
巴菲特買進的模式很固定
都是在市場恐慌時 一口氣建立八成以上部位
後來的「加碼」基本上已經無關緊要
他是不會天天在市場進貨 連續進個幾年 好像在搞定時定額一樣
所謂「合理」價位不是天天都有 而是幾十年才出現一次
山澤損
聲望:0 分
聚幣:0 元
經驗:4
2007/05/20 15:21:44 部落格 引用 回覆 檢舉
--------------------------------------------------------------------------------
「商譽」兩字真如字面 只是一種「名聲」而已嗎
所有的財務分析最後都要化身成最俗氣的「錢」
名聲是不能當飯吃的 更不能列在財報當成錢
當然在併購中的商譽 大部分就純粹是會計遊戲
只是加一項讓左右平衡 以解釋為何用超高價收購
這種虛構出來的市值 最後還是會被市場修正回去
如果有親自建立過財務模型
應當會了解 「商譽」大部分反應「成長性」
例如高成長股本益比可以超高 另一種說法也就是商譽很大
成長性最明顯的指標就是ROE
如果是以數字思考的人
當不會因為這些名詞「拼法不同」
就認為它們是無關的概念
five123
聲望:0 分
聚幣:0 元
經驗:4
2007/05/20 16:15:58 部落格 傳話 引用 回覆 檢舉
--------------------------------------------------------------------------------
2位討論的真精彩
幫我們上暸ㄧ課
謝謝......
友其他人要討論的嗎??
--------------------------------------------------------------------------------
在正確的道路上,喜悅會一天一天增長,美麗感覺的體驗將變得極其絢爛,變得更為鮮豔,那是一種世上從未見過的色彩,那是一種世上從未有過的芬芳,然後你便可以放心地上路,不再害怕走錯方向。
wewe
聲望:0 分
聚幣:48 元
經驗:6 (版主)
2007/05/20 19:08:11 部落格 傳話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山澤損 在 2007/05/20 03:31:50 所發表的內容:
補充一下以上的東西
巴菲特買進的模式很固定
都是在市場恐慌時 一口氣建立八成以上部位
後來的「加碼」基本上已經無關緊要
他是不會天天在市場進貨 連續進個幾年 好像在搞定時定額一樣
所謂「合理」價位不是天天都有 而是幾十年才出現一次
建議您有空自己去查年報啦,事實勝於雄辯,如果你沒空不想自己去翻就算了‧
反正你說你都能一直賺錢,那有賺錢就好了,
是不是能理解我的想法對你來說應該也沒差‧
也許聽不懂我想表達什麼也是好的,不然哪天聽懂了卻開始賠錢,我還怕您怪到我這裡來‧
--------------------------------------------------------------------------------
柏克夏A股 首季每股盈餘1434美元
【李鐏龍/綜合外電報導】
投資大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操盤的投資及保險事業體柏克夏海威瑟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上周五美股盤後公布今年首季財報,為周末登場的年度股東會暖場,獲利較去年同期成長一二%。扣除投資益/損後的營業獲利,則成長二四%,相當於該公司A股每股盈餘一四三四美元,略低於分析師平均預測的一四四七美元。
柏克夏的A股上周五大漲六五○美元,收在一○.九二五萬美元,B股則揚升一三.二五美元,收在三六三一美元。A股今年以來已上漲二四%,同期間標普五百指數及保險類股指數的漲幅,分別只有一五%及一四%。
柏克夏首季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四五%,達三二九.二億美元。淨利成長一二%,成為二六億美元,相當於每A股一六八二美元。在Gardner Russo & Gardner公司協助操盤三○億美元投資的魯索說:「成果看來很好。」「這對今年來講是好的開始,考量他們有那麼多的保險獲利,是在未來的幾季裏。」
儘管首季扣除投資益/損後獲利略低於預期,但魯索表示,巴菲特的投資紀錄「讓他可放手而為,以一種構建長期的方式去投資,那怕這意味著短期上可能會有失望。那才是真正的賺錢。」
鬼股子破解莊家密碼
教你如何挑選黑馬股
主力控盤手法大曝光
八敗人生、龍騰中國
決戰中環等小說作者
親自現身解說
一套共三張DVD
在這刊登您的廣告
山澤損
聲望:0 分
聚幣:0 元
經驗:4
2007/05/07 19:46:57 部落格 引用 回覆 檢舉
--------------------------------------------------------------------------------
雖然我從一開始就以巴菲特模式投資
但是我從沒有考慮過買BRKA
很簡單 以巴菲特模式來分析 BRKA並非超值 沒有安全邊際
它的股價頂多只是反應其價值
甚至已經過度反應 (因為許多人基於對巴菲特的崇拜而緊抱BRKA)
所以國內某家以巴菲特為號召的投資公司
以長抱波克夏做為投資策略
以我這自認巴菲特信徒的人來看 是不能苟同的
其實這一點 從以下的事實就可以看出:
「波克夏從來沒有買進庫藏股」
踏雪飛鴻
聲望:20 分
聚幣:269 元
經驗:4
2007/05/07 20:03:48 部落格 傳話 引用 回覆 檢舉
--------------------------------------------------------------------------------
每股盈餘1434美元大約等於台幣47866.92 .
這種報酬率太恐怖了吧...
看不太懂他這個AB股的計算方式..
是指數嗎??
--------------------------------------------------------------------------------
投資之中.所謂的大師.都是人云亦云所製造出來的
真正的大師.是自己的投資慘敗經驗.
山澤損
聲望:0 分
聚幣:0 元
經驗:4
2007/05/07 20:57:54 部落格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踏雪飛鴻 在 2007/05/07 20:03:48 所發表的內容:
每股盈餘1434美元大約等於台幣47866.92 .
這種報酬率太恐怖了吧...
看不太懂他這個AB股的計算方式..
是指數嗎??
股價十萬美元 每股單季盈餘1434美元不算太高
美國不似台灣 股票沒有票面值
也沒有保留盈餘不得超過資本額兩倍或是課徵10%稅的規定
所以不須強制配發股票股利(股票分割)或現金股利
波克夏從上市以來從來沒有發過現金股利 也沒有做過股票分割
每股淨值就好幾萬美元 (詳細金額請自查)
gurodingli
聲望:0 分
聚幣:0 元
經驗:2
2007/05/12 07:17:12 部落格 傳話 引用 回覆 檢舉
--------------------------------------------------------------------------------
原來如此
難怪股票可以越來越貴
貴到一般人可能買不起 從來沒有發放股利耶
lcw1960
聲望:72 分
聚幣:81 元
經驗:6
2007/05/12 09:11:35 部落格 傳話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山澤損 在 2007/05/07 19:46:57 所發表的內容:
雖然我從一開始就以巴菲特模式投資
但是我從沒有考慮過買BRKA
很簡單 以巴菲特模式來分析 BRKA並非超值 沒有安全邊際
它的股價頂多只是反應其價值
甚至已經過度反應 (因為許多人基於對巴菲特的崇拜而緊抱BRKA)
所以國內某家以巴菲特為號召的投資公司
以長抱波克夏做為投資策略
以我這自認巴菲特信徒的人來看 是不能苟同的
其實這一點 從以下的事實就可以看出:
「波克夏從來沒有買 .....
因為她的股價實在太高了, 不值得動用自己的現金買回自家的股票,
反而將現金投入其他投資標的獲利還會更高, 當然也有可能其發行
股數不是很多, 所以沒必要再買回自家股票囉.
可是反面看, 一檔能在5個月內讓價值增加24%的投資功力, 恐怕無人
能及啦,本人今年至今也才7%而已, 實在比之大巫與小巫哩,而且她的
規模又那麼大, 只能高呼大師之所以為大師啦, CCC....
wewe
聲望:0 分
聚幣:48 元
經驗:6 (版主)
2007/05/13 00:16:34 部落格 傳話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山澤損 在 2007/05/07 19:46:57 所發表的內容:
雖然我從一開始就以巴菲特模式投資
但是我從沒有考慮過買BRKA
很簡單 以巴菲特模式來分析 BRKA並非超值 沒有安全邊際
它的股價頂多只是反應其價值
甚至已經過度反應 (因為許多人基於對巴菲特的崇拜而緊抱BRKA)
所以國內某家以巴菲特為號召的投資公司
以長抱波克夏做為投資策略
以我這自認巴菲特信徒的人來看 是不能苟同的
其實這一點 從以下的事實就可以看出:
「波克夏從來沒有買進庫藏股」
我是覺得:「只是反映其價值」,這就是巴菲特他想要的‧
波客夏年度的股價若高於其價值,或低於其價值,他都曾在年報中提醒過投資人要注意‧
我認為他從不希望因為股價的波動,而讓合夥人之間互相佔到對方便宜或是因此吃虧‧
他的期望應是:你願意持股投資公司多久,就應該有多少合理的報酬,而這個報酬應該與那時期公司的會獲利將差不多,這會反映在這段持股期間股價的上升裡,以資本利得的方式領取‧
巴菲特在年報中曾提過,他認為公司帳面淨值的成長與公司價值的成長早期是一致,期望是在每年15%左右的幅度提升,但是後來因為購買的公司商譽價值(無形資產)不斷提升,所以公司後來在帳面淨值的成長上已遠不如公司實際價值的提升幅度‧
巴菲特從不買進庫藏股,或許不應該被解釋成,他向來覺得公司股價「沒被低估」‧
因為我們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也不曾賣出過波克夏的股票,
這也不應該因此解釋說,他向來覺得公司股價「被低估」,所以從來不賣股票‧
我是認為他根本就從來不想從股價波動中獲利,尤其是對自己的公司‧
因為他知道,他是最了解公司價值與價格間差異的人,如果當他看到股價低就買庫藏股,股價過高就賣股票,那他這種行為,就根本不是把他的股東當作是合夥人的對待,這樣的作法會使他佔到其他合夥人的便宜,所以並不去做這種事‧
可以買低賣高時,只是反映其價值可能不太重要,但是當資金向巴菲特那樣巨大時,只是反映其價值的抓大象方法,就會變的很關鍵,這也是他為什麼可以持股那麼久,而不會因為安全邊際已經被漲幅給暫時填滿就賣出,因為他鎖定的大象,通常是那種長期來看,只要光是能反映其價值,累積起來就會有很高報酬率的公司‧
安全邊際是源自葛拉罕在揀煙屁股時怕踩到地雷,而以淨值去大幅折價方式買進的概念,後來巴菲特應用時,是把安全邊際詮釋在完全不同應用上,他的方法是藉著讓未來公司的無形價值極大化,去拉出與成本之間的安全距離,我認為這個才是巴菲特所想像中的「安全邊際」,而且這邊際還存在著一直不斷擴大的可能‧
我想這是巴菲特與阿瓦里德為什麼都那麼熱愛明牌與強勢公司的原因‧
後來才慢慢領悟到,這真是極為巧妙的佈局方式,且不是很容易理解與複製‧真的很關鍵‧
--------------------------------------------------------------------------------
洞悉虛偽不再,真實是什麼都不知,熱愛有生命力的嬉戲。
山澤損
聲望:0 分
聚幣:0 元
經驗:4
2007/05/14 17:48:54 部落格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wewe 在 2007/05/13 00:16:34 所發表的內容:
我是覺得:「只是反映其價值」,這就是巴菲特他想要的‧
波客夏年度的股價若高於其價值,或低於其價值,他都曾在年報中提醒過投資人要注意‧
我認為他從不希望因為股價的波動,而讓合夥人之間互相佔到對方便宜或是因此吃虧‧
他的期望應是:你願意持股投資公司多久,就應該有多少合理的報酬,而這個報酬應該與那時期公司的會獲利將差不多,這會反映在這段持股期間股價的上升裡,以資本利得的方式領取‧
巴菲特在年報 .....
波克夏從不買庫藏股
但他轉投資的公司會
巴菲特也公開鼓勵如此做
重點是買進庫藏股時
要把自家股票和其他股票平等看待
如果買自家的股票比買他人的更好才買
買自家股票有一個好處
就是財務狀況自己最清楚
不過台灣公司的原則好像相反
都是自家股票爛掉了才護盤買庫藏股
至於巴菲特為什麼不賣自家股票
賣出的原則是超漲才賣
買進的原則是超跌才買
又沒超漲又沒超跌 當然是不動如山
巴菲特和格拉罕的安全空間原理相同
只有計算方式不同而已
格拉罕是計算現在的淨值
巴菲特是推算未來的淨值
理論上 巴菲特的賭性更強 未來誰知道?
事實上 巴菲特算得較遠 反而比較安全
wewe
聲望:0 分
聚幣:48 元
經驗:6 (版主)
2007/05/14 19:41:35 部落格 傳話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wewe 在 2007/05/13 00:16:34 所發表的內容:
我是覺得:「只是反映其價值」,這就是巴菲特他想要的‧
波客夏年度的股價若高於其價值,或低於其價值,他都曾在年報中提醒過投資人要注意‧
我認為他從不希望因為股價的波動,而讓合夥人之間互相佔到對方便宜或是因此吃虧‧
他的期望應是:你願意持股投資公司多久,就應該有多少合理的報酬,而這個報酬應該與那時期公司的會獲利將差不多,這會反映在這段持股期間股價的上升裡,以資本利得的方式領取‧
巴菲特在年報 .....
巴菲特致股東函
1985年版
BERKSHIRE HATHAWAY INC.
Berkshire海瑟崴股份有限公司
致Berkshire公司全體股東:
各位可能還記得去年年報最後所提到的爆炸性消息,平時在表面上我們雖然沒有什麼
動作,但經驗顯示偶爾也會有一些大卡司出現,這種低調的企業策略終於在1985年
有了結果,在今年報告的後半部,我們將會討論到(a)在資本城/ABC的重大投資部位
(b們對Scott & Fetzer公司的購併(c)與消防人員保險基金的合作計畫(d)我們出脫通
用食品的持股部位。
去年Berkshire的淨值增加了六億一千萬美金,約當增加48.2%,這比率就好比是哈
雷慧星造訪一般,在我這輩子中大概再也看不到了,二十一年來我們每股淨值從19.46
美元增加到1,643.71美元,約為23.2%年複合成長率,這又是一項不可能再重現的
比率。
有兩個因素讓這種比率在未來難以持續,一種因素屬於暫時性-即與過去二十年相
較,現在股市中缺乏合適的投資機會,如今我們已無法為我們的保險事業投資組合找
到價值低估的股票,這種情況與十年前有180度的轉變,當時惟一的問題是該挑那一
個便宜貨。
市場的轉變也對我們現有的投資組合產生不利的影響,在1974年的年報中,我可以
說「我們認為在投資組合中有幾支重要個股具有大幅成長的潛力」,但現在這樣的話
我們卻說不出口,雖然我們保險公司的主要投資組合中,有許多公司如同過去一樣擁
有優秀經營團隊以及競爭優勢,但目前市場上的股價已充份反應這項特點,這代表今
後我們保險公司的投資績效再也無法像過去那樣優異。
第二項負面因素更顯而易見,那就是我們的規模,目前我們在股市投入的資金是十年
前的20倍,而市場的鐵則是成長終將拖累競爭的優勢,看看那些高報酬率的公司,
一旦當他們掌控的資金超過十億美金,沒有一家在往後的十年能夠靠再投資維持20%
以上的報酬率,頂多僅能依賴大量配息或買回自家股份來維持,理論上轉投資能為股
東帶來更大的利益,但實際上公司就是很難找到理想的投資機會。
而我們的問題就跟他們一樣,去年我告訴各位往後十年我們大約要賺到39億美金,
才能有15%的年平均成長,今年同樣的門檻將提高到57億美金(根據統計:扣除石油
公司不算,只有15家公司在過去十年能夠賺到57億)。
我跟Charlie-經營Berkshire事業的合夥人,對於Berkshire能夠保持比一般美國企
業更佳的獲利能力持樂觀的態度,而只要獲利持續身為股東的你也能保證因此受惠,
我們擁有幾項優勢,(1)我們不必去擔心每季或每年的帳面獲利數字,相反地只要將注
意力集中在使長遠的價值極大化即可(2)我們可以將事業版圖擴大到任何有利可圖的
產業之上,而且完全不受經驗、組織或觀念所限(3)我們熱愛我們的工作,這些都是關
鍵因素,但即便如此我們仍必須要大賺一筆(比過去達到23.2%的那些投資還要更多)
才有辦法使我們的平均報酬率維持在15%的水準。
另外我還必須特別提到一項投資項目,是與最近購買本公司股票的投資人有密切相關
的,過去一直以來,Berkshire的股票的市價約略低於其實質價值,在這樣的水準下,
投資人可以確定(只要折價的幅度不再繼續擴大)其個人的投資經驗與該公司本身的表
現將維持一致,但到了最近,這種折價的狀況卻不再,有時甚至還發生溢價。
折價情況的消失代表著Berkshire的市值增加的幅度高於其實質價值增長的速度(雖
然後者的表現也不錯),當然這對於在此現象發生前便持有股份的人算是好消息,但對
於新進者,或即將加入者卻是不利的,而若想要使後者的投資經驗與公司的表現一致,
則這種溢價現象就必須一直維持。
然而管理當局卻無法控制股價,當然他可對外公佈公司政策與現況,促使市場參與者
的行為理性一點,然而我個人偏好(可能你也猜得到)期望公司股價的表現儘量與其企
業本身價值接近,惟有維持這種關係,所有公司的股東在其擁有所有權的期間皆能與
公司共存共榮,股價劇幅的波動並無法使整體的股東受惠,到頭來所有股東的獲利總
和必定與公司的獲利一致,但公司的股價長時間偏離實質價值(不管是高估或低估)都
將使得企業的獲利不平均的分配到各個股東之間,而其結果好壞完全取決於每個股東
本身的運氣與EQ。
長久以來,Berkshire本身的市場價值與實質價值一直存在著一種穩定的關係,這是
在所有我熟悉的上市公司中少見的,我想這都要歸功於所有Berkshire的股東,因為
大家都很理性、專注、以投資為導向,所以Berkshire的股價一直都很合理,這不凡
的結果是靠一群不凡的股東來完成,幾乎我們所有的股東都是個人而非法人機構,沒
有一家上市公司能夠像我們一樣。
http://algerco.net/B1985.htm
--------------------------------------------------------------------------------
洞悉虛偽不再,真實是什麼都不知,熱愛有生命力的嬉戲。
wewe
聲望:0 分
聚幣:48 元
經驗:6 (版主)
2007/05/14 20:11:36 部落格 傳話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山澤損 在 2007/05/14 17:48:54 所發表的內容:
至於巴菲特為什麼不賣自家股票
賣出的原則是超漲才賣
買進的原則是超跌才買
又沒超漲又沒超跌 當然是不動如山
這點我的看法不一樣......
我認為他的買進原則不是---->股價超跌才買‧
而是用「合理的價格」買進優秀的公司‧
我認為他的賣出原則不是----->股價超漲才賣‧
而是偏好「永久不賣」‧
供您參考,這不是我瞎掰的,
這些說法在巴菲特的年報裡面都可以很考察的到‧
又沒超漲又沒超跌 當然是不動如山
對阿,所以我想表達的意思正是這點:
就像您所看到的,波克夏的股價長期來說都是處於「合理狀態」,沒有超漲與超跌的空間,
所以不庫藏股也不賣股‧
但長期買進與持有他的股東,卻是世界上財富增長最快的一群‧
持有一直處於合理股價狀態的公司,居然比超漲賣出超跌買進的買票股票,財富增長的更為迅速與龐大,您不覺得這其中有一些有意思的事可以去發掘嗎?
--------------------------------------------------------------------------------
洞悉虛偽不再,真實是什麼都不知,熱愛有生命力的嬉戲。
wewe
聲望:0 分
聚幣:48 元
經驗:6 (版主)
2007/05/14 20:40:10 部落格 傳話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山澤損 在 2007/05/14 17:48:54 所發表的內容:
巴菲特和格拉罕的安全空間原理相同
只有計算方式不同而已
格拉罕是計算現在的淨值
巴菲特是推算未來的淨值
理論上 巴菲特的賭性更強 未來誰知道?
事實上 巴菲特算得較遠 反而比較安全
巴菲特致股東函
1986年版
BERKSHIRE HATHAWAY INC.
Berkshire海瑟崴股份有限公司
致Berkshire公司全體股東:
本公司去年(1986年)的帳面淨值增加了26.1%,大約是4億9,250萬美元,在過去
的22個年頭(也就是現有經營階層接掌本公司以來),每股帳面淨值由19.46美元,
成長到2,073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23.3%,在計算每股淨值時,分子與分母都同樣
重要,過去22年公司整體的淨值雖然增加106倍之多,但流通在外的股份卻增加不
到一個百分點。
在過去的年報中我已不只一次地提醒大家,多數公司的帳面價值與其實際的內在價值
其實存在有極大的差異(後者才是股東真正該關心的),不過以我們公司本身的狀況而
言,過去十多年來帳面價值在某種程度(從保守的角度),卻頗能代表本公司實際的價
值。意思是說Berkshire企業的價值略微超越其帳面價值,兩者之間的比例一直維持
著穩定的差距。
而現在跟各位報告的好消息是,1986年本公司企業價值增加的幅度應該是超過了帳
面價值增加的幅度,我說"應該是"是因為企業價值的判斷較為彈性,以我們本身的例
子來說,兩個同樣相當了解本公司的人所衡量出的價值,可以會差到10%以上。
本公司去年企業價值大幅成長的原因,主要要歸功於旗下主要企業經理人傑出的表
現,包含the Blumkins, Mike Goldberg, the Heldmans, Chuck Huggins, Stan
Lipsey與 Ralph Schey等人,這些企業,除了保險業外,這幾年來在沒有動用額外
資金的前提之下,還能穩定地提高公司的獲利,這種成就塑造出我們所謂典型的經濟
價值或商譽,這種價值雖然無法在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反映出來,但我必須向各位報
告,在1986年這個數字相當可觀。
=====================================================
其實一直以來,巴菲特在年報中強調了相當多次,他所謂的企業「價值」指的不是「淨值」‧
當他講企業價值,是用「 intrinsic business value 」這個英文詞‧
當他講企業的淨值,是用「book value 」這個英文詞‧
例如這段:
In past reports I have noted that book value at most companies differs
widely from intrinsic business value - the number that really counts for
owners. In our own case, however, book value has served for more than a
decade as a reasonable if somewhat conservative proxy for business value.
That is, our business value has moderately exceeded our book value, with
the ratio between the two remaining fairly steady.....
SO.....不管是「淨值」的過去、現在、未來,都不是他所指的企業價值‧
「價值」與「淨值」,在巴菲特的觀念裡,是有兩個很不相同的定義‧
因為企業價值所包含的無形資產,不會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出來,當然淨值也不會計算到‧
我自己是覺得,無形資產像是一種隱形的淨值,要自己去估算之後加到到淨值上‧具有無形資產的公司,ROE算起來常會比較高,正是這個原因‧
因為資產負債表的淨值上,沒有那個隱形的無形資產算進去,但無形資產卻又是確確實實存在的,所以計算ROE時,淨值(分母)就會變小,ROE的數字就會變大‧
ROE高,股價本益比就會高些,但我認為巴菲特所指的無形資產,也不是泛指任何高ROE的公司,有些公司只是因為新興產業等其他景氣因素擁有暫時的高ROE,並非是因為企業具有無形資產(商譽)‧這點常常不小心被誤解‧
高ROE的公司裡面,可能存在具有商譽的公司,是尋找商譽公司的好範圍,卻不一定就是具有商譽的公司‧
--------------------------------------------------------------------------------
洞悉虛偽不再,真實是什麼都不知,熱愛有生命力的嬉戲。
山澤損
聲望:0 分
聚幣:0 元
經驗:4
2007/05/18 02:21:41 部落格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wewe 在 2007/05/14 20:11:36 所發表的內容:
這點我的看法不一樣......
我認為他的買進原則不是---->股價超跌才買‧
而是用「合理的價格」買進優秀的公司‧
我認為他的賣出原則不是----->股價超漲才賣‧
而是偏好「永久不賣」‧
供您參考,這不是我瞎掰的,
這些說法在巴菲特的年報裡面都可以很考察的到‧
....
巴菲特的投資史中 賣出的紀錄不可計數
如果永遠不超漲那當然永久不賣
如果台積電被炒到一股五千元 你看他賣不賣?
企業成長性高 經營良好 如果股價已經反應到一百年後 要不要賣?
資本主義的精髓就在於價格 東西很好 價格太高就是不好
如果要引用巴菲特的話來背書 我也有一句:「你的獲利在買進時就決定了」
至於「合理的價格」意思就是安全邊際很大的超跌價格 而不是中性價格
否則你就會看到巴菲特天天都在買進自家股票
一年到頭都在買吉利刮鬍刀和Warmart
因為這些股票一直都處在中性價格區間
那不成了黃培源的名言 「隨便買 隨時買 不要賣」?
那他怎麼還在怨嘆找不到投資標的?
投資這種事不是說文解字 考據文件來支持自己的想法
實際去操作才會知道他到底在講什麼
至少先模擬一下吧
山澤損
聲望:0 分
聚幣:0 元
經驗:4
2007/05/18 02:38:15 部落格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wewe 在 2007/05/14 20:40:10 所發表的內容:
其實一直以來,巴菲特在年報中強調了相當多次,他所謂的企業「價值」指的不是「淨值」‧
當他講企業價值,是用「 intrinsic business value 」這個英文詞‧
當他講企業的淨值,是用「book value 」這個英文詞‧ .....
intrinsic business value是一個主觀的抽象觀念
「商譽」更是會計上用來玩弄投資人的重要項目
簡單的說 只要左邊和右邊無法平衡 加入商譽就可以讓它平衡
至於Book Value雖然也有不少推定的部分
至少比intrinsic bussiness value要客觀一點
通常是用book value加減碼來計算intrinsic bussiness value
講到操作的實務
如果你想要不帶感情找出最佳投資標的
最好在公式中就去除任何主觀的部分
你不可能請巴菲特幫你評估台股一千多支股票的內在價值到底是多少
更不可能去算美股上萬支或是全球數十萬家上市公司
即使你願意自己去做 估出來的值可能會很離譜 因為你不是巴菲特
老實說 你喜歡的公司可以幫他加上好幾倍的商譽
不喜歡的公司就算淨值有一百元也可以直接減成負的
至於喜歡或不喜歡 也許只是看了某周刊的專訪
那還做什麼價值投資分析 白費時間 直接聽明牌也差不多
比較實際的方法 乾脆直接用book value當成intrinsic bussiness value
畢竟book value是公開資訊
等過濾出來剩沒幾支 你愛怎麼主觀去評價 加上幾百元的商譽 也不至於撿到地雷
wewe
聲望:0 分
聚幣:48 元
經驗:6 (版主)
2007/05/18 23:10:22 部落格 傳話 引用 回覆 檢舉
--------------------------------------------------------------------------------
其實您發言中的一些想法與問題,與其問我,何不自己從他的年報中所寫的去尋求解答呢?
我想您的理解力應該比我好很多才是‧
很多的為什麼他講那些? 為什麼他這樣做? 那樣做? 他在年報中都有很清楚的交代與解釋了,與其我們自己猜想,用自己的語言詮釋,為什麼不先聽聽他的說法呢?
我上次看有個主播專訪巴菲特,他問巴菲特,他對於那麼一堆如山高的「巴菲特叢書」,他認為哪一本最能代表他的想法與意志,他說是勞倫斯康寧漢的那本「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顯然巴菲特認為只有他自己寫的才符合他想表達的‧
我自己之前有時候去也會去翻那些巴菲特叢書,後來看了年報之後,也是覺得其實還真的沒有一本別人以他的名寫的書,真正完整的表達了他在年報中所揭示的投資觀念‧
只是給一點建議啦‧^^
--------------------------------------------------------------------------------
洞悉虛偽不再,真實是什麼都不知,熱愛有生命力的嬉戲。
山澤損
聲望:0 分
聚幣:0 元
經驗:4
2007/05/18 23:37:13 部落格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wewe 在 2007/05/18 23:10:22 所發表的內容:
他認為哪一本最能代表他的想法與意志,他說是勞倫斯康寧漢的那本「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顯然巴菲特認為只有他自己寫的才符合他想表達的 .....
這本書當然看過了
不過我不是用斷章取義 考據學的方式來解讀它
而是思考自己要如何實行
在實行當中 就會有我提出來的問題出現
例如 如果合理價格的意義是「中性價格」
為何巴菲特寧可握有巨額現金 而非對其持股不斷加碼?
巴菲特的思考算是相當有其一貫性
但是他也不是神
所有的金融商品更不是一套理論就能解決
例如他對於外匯或原物料的解讀 並不比市面上的老生常譚高明多少
因為這些東西遠離他拿手的債券折現評價模式
巴菲特的文章 大多是用文字闡述觀念 技術性細節不多
我發覺大部分的人看巴菲特的書 有一種習慣
就是節取一句自己喜歡的句子當成教條朗朗上口
然後走到那裡都把這句教條搬出來
能不能因此而賺錢? 我想是很難
我只能說我是參考巴菲特模式建立自己的投資模式
不能說自己百分之百複製了巴菲特模式
時空完全不同
反正我又不以巴菲特為招牌募資 只是一直有賺錢而已
wewe
聲望:0 分
聚幣:48 元
經驗:6 (版主)
2007/05/19 00:31:54 部落格 傳話 引用 回覆 檢舉
--------------------------------------------------------------------------------
我的意思是說,要去看他自己寫的所有年報,那本書也是部分摘錄,逐年去讀這樣會理解應該比較完整‧
例如 如果合理價格的意義是「中性價格」
為何巴菲特寧可握有巨額現金 而非對其持股不斷加碼?
如果有逐年去看年報,應該會發現他對某幾間公司,好幾年來長期都是一直加碼,沒有賣出,不過當然他會等他認為股價比較便宜的時候,但是那個便宜,也是比起他從第一次買時要高很多了‧甚至還有那種過去幾年他認為股價偏高的公司賣掉之後,後來又以更高價買回的CASE.........
我記得是GEICO跟ABC是不是都有這樣.....
記得GEICO買超多年的,最後才終於全部買下全部股權.....
所以你說他沒對持股不斷加碼? 我是覺得有點奇怪‧也許再查一查吧........
他擁有的巨額現金,多半應是保險公司的浮存金,波克夏的事業體中最大的是保險事業,
能夠持有那麼多的現金,是保險業的特性阿‧
為什麼他不一直加碼?
我想其實他是有阿,只是因為那些公司都不夠大到足以持續性消化它所有的現金,還是剩很多.....
所以他常常喊他尋找不到夠大的CASE‧
--------------------------------------------------------------------------------
洞悉虛偽不再,真實是什麼都不知,熱愛有生命力的嬉戲。
山澤損
聲望:0 分
聚幣:0 元
經驗:4
2007/05/20 03:20:00 部落格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wewe 在 2007/05/19 00:31:54 所發表的內容:
我的意思是說,要去看他自己寫的所有年報,那本書也是部分摘錄,逐年去讀這樣會理解應該比較完整‧
例如 如果合理價格的意義是「中性價格」
為何巴菲特寧可握有巨額現金 而非對其持股不斷加碼?
如果有逐年去看年報,應該會發現他對某幾間公司,好幾年來長期都是一直加碼,沒有賣出,不過當然他會等他認為股價比較便宜的時候,但是那個便宜,也是比起他從第一次買時要高很多了‧甚至還有那種過去幾年他認為股價偏高的公 .....
我覺得繼續討論下去已經沒有意義
文字思考的人和數字思考的人
解讀同一份年報 結論不會有交集的
山澤損
聲望:0 分
聚幣:0 元
經驗:4
2007/05/20 03:31:50 部落格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wewe 在 2007/05/19 00:31:54 所發表的內容:
如果有逐年去看年報,應該會發現他對某幾間公司,好幾年來長期都是一直加碼,沒有賣出,不過當然他會等他認為股價比較便宜的時候,但是那個便宜,也是比起他從第一次買時要高很多了‧甚至還有那種過去幾年他認為股價偏高的公司賣掉之後,後來又以更高價買回的CASE.........
.....
補充一下以上的東西
巴菲特買進的模式很固定
都是在市場恐慌時 一口氣建立八成以上部位
後來的「加碼」基本上已經無關緊要
他是不會天天在市場進貨 連續進個幾年 好像在搞定時定額一樣
所謂「合理」價位不是天天都有 而是幾十年才出現一次
山澤損
聲望:0 分
聚幣:0 元
經驗:4
2007/05/20 15:21:44 部落格 引用 回覆 檢舉
--------------------------------------------------------------------------------
「商譽」兩字真如字面 只是一種「名聲」而已嗎
所有的財務分析最後都要化身成最俗氣的「錢」
名聲是不能當飯吃的 更不能列在財報當成錢
當然在併購中的商譽 大部分就純粹是會計遊戲
只是加一項讓左右平衡 以解釋為何用超高價收購
這種虛構出來的市值 最後還是會被市場修正回去
如果有親自建立過財務模型
應當會了解 「商譽」大部分反應「成長性」
例如高成長股本益比可以超高 另一種說法也就是商譽很大
成長性最明顯的指標就是ROE
如果是以數字思考的人
當不會因為這些名詞「拼法不同」
就認為它們是無關的概念
five123
聲望:0 分
聚幣:0 元
經驗:4
2007/05/20 16:15:58 部落格 傳話 引用 回覆 檢舉
--------------------------------------------------------------------------------
2位討論的真精彩
幫我們上暸ㄧ課
謝謝......
友其他人要討論的嗎??
--------------------------------------------------------------------------------
在正確的道路上,喜悅會一天一天增長,美麗感覺的體驗將變得極其絢爛,變得更為鮮豔,那是一種世上從未見過的色彩,那是一種世上從未有過的芬芳,然後你便可以放心地上路,不再害怕走錯方向。
wewe
聲望:0 分
聚幣:48 元
經驗:6 (版主)
2007/05/20 19:08:11 部落格 傳話 引用 回覆 檢舉
--------------------------------------------------------------------------------
以下引用由 山澤損 在 2007/05/20 03:31:50 所發表的內容:
補充一下以上的東西
巴菲特買進的模式很固定
都是在市場恐慌時 一口氣建立八成以上部位
後來的「加碼」基本上已經無關緊要
他是不會天天在市場進貨 連續進個幾年 好像在搞定時定額一樣
所謂「合理」價位不是天天都有 而是幾十年才出現一次
建議您有空自己去查年報啦,事實勝於雄辯,如果你沒空不想自己去翻就算了‧
反正你說你都能一直賺錢,那有賺錢就好了,
是不是能理解我的想法對你來說應該也沒差‧
也許聽不懂我想表達什麼也是好的,不然哪天聽懂了卻開始賠錢,我還怕您怪到我這裡來‧
--------------------------------------------------------------------------------
經濟觀察:德 國 人 為 何 不 熱 衷 于 炒 股
新華網柏林5月21日電(記者郇公弟)與美英等國相比,德國老百姓在家庭理財中很少購買上市公司股票。即使近年來德國法蘭克福股市DAX指數持續高漲、德國經濟顯著複蘇,證券市場新增開戶也主要是機構投資者和外籍股民。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德國股民人數僅占本國人口總數的7.1%,而這一比例在英國為23%,美國為25%。德國人為什麼不熱衷于炒股呢?
“德國人向來以理智、冷靜著稱,一夜致富的股市夢想很難打動德國老百姓。”在柏林證交所工作的王岩首先從民族性格出發給了我們一個解釋。長期從事德國經濟報導的自由記者奧爾舍夫斯基女士則說,“無論是德國老百姓,還是企業家,在投資時都將規避風險作為首要考慮,沒有八成把握很難作出投資決策,在購買股票上也是如此”。
據奧爾舍夫斯基介紹,“炒股不是德國家庭理財的主要選擇。完善的保險制度給了德國人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教育、養老等也都不需要大量資金,德國老百姓並不把股票投資當作收入的主要來源”。她舉例說,在美國,法定養老金占一個普通退休人員家庭收入的比例為45%,企業養老金為13%,私人投資獲益為42%。而在德國,這一比例為法定養老金占85%,企業養老金占5%,私人投資獲益占10%。從上述數據可以清晰地看出,私人投資對美國人老年生活的重要性,而德國人則完全側重于法定養老保險金。
另外,德國現有的社會福利保障制度使得德國老百姓月收入的大部分必須用于繳納各種社會保險金,德國就業者每月要繳納各種保險費用占月收入的比例分別是,醫療保險約14%、護理保險2%、養老保險19%、失業保險6%。因此,普通工人手里能夠用來投資股市的“活錢”、“熱錢”並不多。長期以來,德國老百姓所謂的投資方式都相當保守,資金投向大都是風險較小收益平穩的人壽保險、傳統儲蓄或購買住房。
“德國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是銀行,通過在證券市場上市直接融資不是德國企業融資的主要選擇,”德國一家投資咨詢公司首席執行官比恩施蒂爾介紹說。因此,德國企業、銀行發行股票數量較少,老百姓也就“無股可炒”。從統計數據來看,德國銀行貸款數額相當于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00%,是美國的兩倍;而德國股票市場市值不到國內生產總值的40%,與美國大約130%的比例相去甚遠。
德國實行“全能銀行制”,銀行既可以經營存貸款業務,又可以經營證券業務。這使企業感到在證券市場上直接籌資不如從銀行貸款簡單易行。同時,銀行也希望通過貸款來直接控制企業,而不鼓勵企業參與證券市場。除少數巨型企業外,中小企業實際上是德國經濟的骨幹,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就業占全部就業人口的70%以上。但這些企業主要是家族企業,考慮到上市透明度限制和收購威脅等,這些企業大都拒絕公開上市。
德國政府和證券交易所也曾試圖吸引普通老百姓參與股票投資。在1996年到2000年,在聯邦政府私有化改革的推動下,德國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炒股熱。從1996年到2000年,號稱“全民股票”的德國電信股票每股股價上漲了7倍多,達到相當于每股104.90歐元的水平。然而,好景不長,從2000年開始全球高科技股大面積滑坡,在隨後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德國電信的股價又從高位下跌到每股8.14歐元,其間法蘭克福DAX指數從8136點跌至2188點。全民炒股的熱潮以慘敗告終,直到現在,很多當初孤注一擲的小股民還沒有恢復元氣。
股市的暴漲暴跌令許多德國人對股票交易退避三舍,德國人普遍認為投資股市是基金公司、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業務。目前個人投資者也主要是通過購買債券、基金、保險等間接“投身股海”。在國內股民投資並不活躍的情況下,德國證券機構大力推行國際化戰略,如法蘭克福股市實行現貨、期貨和結算一體化運作,吸引了全球大多數機構投資者參與其中。
“德國人向來以理智、冷靜著稱,一夜致富的股市夢想很難打動德國老百姓。”在柏林證交所工作的王岩首先從民族性格出發給了我們一個解釋。長期從事德國經濟報導的自由記者奧爾舍夫斯基女士則說,“無論是德國老百姓,還是企業家,在投資時都將規避風險作為首要考慮,沒有八成把握很難作出投資決策,在購買股票上也是如此”。
據奧爾舍夫斯基介紹,“炒股不是德國家庭理財的主要選擇。完善的保險制度給了德國人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教育、養老等也都不需要大量資金,德國老百姓並不把股票投資當作收入的主要來源”。她舉例說,在美國,法定養老金占一個普通退休人員家庭收入的比例為45%,企業養老金為13%,私人投資獲益為42%。而在德國,這一比例為法定養老金占85%,企業養老金占5%,私人投資獲益占10%。從上述數據可以清晰地看出,私人投資對美國人老年生活的重要性,而德國人則完全側重于法定養老保險金。
另外,德國現有的社會福利保障制度使得德國老百姓月收入的大部分必須用于繳納各種社會保險金,德國就業者每月要繳納各種保險費用占月收入的比例分別是,醫療保險約14%、護理保險2%、養老保險19%、失業保險6%。因此,普通工人手里能夠用來投資股市的“活錢”、“熱錢”並不多。長期以來,德國老百姓所謂的投資方式都相當保守,資金投向大都是風險較小收益平穩的人壽保險、傳統儲蓄或購買住房。
“德國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是銀行,通過在證券市場上市直接融資不是德國企業融資的主要選擇,”德國一家投資咨詢公司首席執行官比恩施蒂爾介紹說。因此,德國企業、銀行發行股票數量較少,老百姓也就“無股可炒”。從統計數據來看,德國銀行貸款數額相當于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00%,是美國的兩倍;而德國股票市場市值不到國內生產總值的40%,與美國大約130%的比例相去甚遠。
德國實行“全能銀行制”,銀行既可以經營存貸款業務,又可以經營證券業務。這使企業感到在證券市場上直接籌資不如從銀行貸款簡單易行。同時,銀行也希望通過貸款來直接控制企業,而不鼓勵企業參與證券市場。除少數巨型企業外,中小企業實際上是德國經濟的骨幹,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就業占全部就業人口的70%以上。但這些企業主要是家族企業,考慮到上市透明度限制和收購威脅等,這些企業大都拒絕公開上市。
德國政府和證券交易所也曾試圖吸引普通老百姓參與股票投資。在1996年到2000年,在聯邦政府私有化改革的推動下,德國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炒股熱。從1996年到2000年,號稱“全民股票”的德國電信股票每股股價上漲了7倍多,達到相當于每股104.90歐元的水平。然而,好景不長,從2000年開始全球高科技股大面積滑坡,在隨後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德國電信的股價又從高位下跌到每股8.14歐元,其間法蘭克福DAX指數從8136點跌至2188點。全民炒股的熱潮以慘敗告終,直到現在,很多當初孤注一擲的小股民還沒有恢復元氣。
股市的暴漲暴跌令許多德國人對股票交易退避三舍,德國人普遍認為投資股市是基金公司、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業務。目前個人投資者也主要是通過購買債券、基金、保險等間接“投身股海”。在國內股民投資並不活躍的情況下,德國證券機構大力推行國際化戰略,如法蘭克福股市實行現貨、期貨和結算一體化運作,吸引了全球大多數機構投資者參與其中。
2007年6月1日 星期五
靠近巴菲特-你有成功投資人的特質嗎?(轉載)
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資人?投資大師巴菲特曾提出成功投資人必備三大特質:獨立思考、耐心及原則。蝦米妹在此就擷取巴菲特語錄與大家討論這三大特質。
一、 獨立思考
巴菲特說:「一個成功的投資人最重要的特質並非智商,而是性格。在這個行業,不需要像玩高難度橋牌一樣,需要擁有超高IQ,需要的只是不受群眾心理影響的性格。做一件事,你之所以覺得自己是對的,並非是因為大家都是這麼做,而是要因為手中的證據及一切合理的原因皆認同你的決定是對的。」
蝦米妹高談闊論:散戶經常犯下猶如旅鼠一同集體入海自殺一樣的投資錯誤,在股市高峰時與大家一起大量購買,而低價時又一窩蜂衝破頭搶著賣出,即使是一次又一次的吃苦頭,後悔一時衝動,但仍不斷重覆錯誤,這就是群眾心理。
在投資世界裡,巴菲特的確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財富至1999年為止已累積大約180億,為全球數一數二的富豪。而巴菲特為什麼成功?因為向群眾心理say NO!巴菲特最大的特點就是自律-從不靠感性投資,善用自己保守性格,不懂的東西不會裝懂。當大部份投資人因聽信明牌、一窩蜂在股市中殺進殺出時,他理性計算且確定企業的內在價值,確定股價與實質價值相較之下較便宜後,才決定投資。
不止巴菲特如此,名經理人林區(Peter Lynch)也曾說過,「股市要求堅定的信心;沒有信心者必將滅亡。」大師們皆強調,輿論呈現相當強烈的共識時,往往都是錯的,所以,要成為成功的投資人就不要理會大多數人的看法與行動,除非證據告訴你是對的。
二、 耐心
巴菲特說:「投資人應該假設自己一生中只有一張20格的打卡單,每做一個投資決定就打一次卡,每打一格,一生中就少一個投資決定可做。」
蝦米妹高談闊論:巴菲特曾經打趣地說:「我那懶洋洋的投資風格,基本上和懶墮只有一線之差。」他之所以限定投資人一生只有20個投資決定,不外乎在教導急躁的新手耐住性子,謹慎思考每個投資決定,不輕意、草率的買進賣出任何一張股票。當然,耐心等待這一點是很難做到,因為貪婪本性最難克服,這也是投資大師們堅信,卓越的選股技巧只會對那些持之以恆、有耐性的人帶來成功。
三、 原則
巴菲特說:「擁有高智商、工作超時的人彼彼皆是,而我最大的優點就是理性。成功投資人的訣竅之一就是必須能夠控制自己,不讓情緒牽著鼻子走。」
蝦米妹高談闊論:投資人必須要有投資原則,依循原則且不因外在誘惑篩選投資標的,也就是說,成功的投資人皆是有原則的投資人,而非小聰明的投機客。
想必大家很想知道投資大師巴菲特的投資原則是什麼?巴菲特認為投資人可把自己當成是企業的經營者,而身為一位企業經營者,勢必要對投資的企業有所了解,如此衍生出巴菲特四大投資原則:
原則一 企業原則
選擇所經營事業是簡單且容易了解的企業,注意是否有良好經營歷史,並分辨該企業是否具備有利的長期展望。
原則二 經營原則
現任經營者必須理性分配資源,對於經營上的功與過亦能開誠佈公,不會盲從法人機構而操縱股價。
原則三 財務原則
巴菲特在企業財務方面的有四項金科定律:
1.重視企業的淨值報酬率而非每股盈餘。所謂的淨值報酬即是將資本損益及營業外損益忽視,完全著眼於企業營業上的能力。
2.「股東真正的盈餘」才是反映企業的真實價值。所謂的股東真正盈餘是將必要的資本支出視為費用由帳面盈餘中移除。
3.重視企業經營者創造高利潤邊際的能力。
4.企業所掌握的每一塊錢是否至少能產生一塊錢的市場價值。
原則四 市場原則
做投資決策的那一刻,必須衡量兩項要素。首先要確定投資標的是否具備良好體質,其次就是股價是否遠低於實值價值,一旦兩要素皆達標準,才決定買進股票。
一、 獨立思考
巴菲特說:「一個成功的投資人最重要的特質並非智商,而是性格。在這個行業,不需要像玩高難度橋牌一樣,需要擁有超高IQ,需要的只是不受群眾心理影響的性格。做一件事,你之所以覺得自己是對的,並非是因為大家都是這麼做,而是要因為手中的證據及一切合理的原因皆認同你的決定是對的。」
蝦米妹高談闊論:散戶經常犯下猶如旅鼠一同集體入海自殺一樣的投資錯誤,在股市高峰時與大家一起大量購買,而低價時又一窩蜂衝破頭搶著賣出,即使是一次又一次的吃苦頭,後悔一時衝動,但仍不斷重覆錯誤,這就是群眾心理。
在投資世界裡,巴菲特的確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財富至1999年為止已累積大約180億,為全球數一數二的富豪。而巴菲特為什麼成功?因為向群眾心理say NO!巴菲特最大的特點就是自律-從不靠感性投資,善用自己保守性格,不懂的東西不會裝懂。當大部份投資人因聽信明牌、一窩蜂在股市中殺進殺出時,他理性計算且確定企業的內在價值,確定股價與實質價值相較之下較便宜後,才決定投資。
不止巴菲特如此,名經理人林區(Peter Lynch)也曾說過,「股市要求堅定的信心;沒有信心者必將滅亡。」大師們皆強調,輿論呈現相當強烈的共識時,往往都是錯的,所以,要成為成功的投資人就不要理會大多數人的看法與行動,除非證據告訴你是對的。
二、 耐心
巴菲特說:「投資人應該假設自己一生中只有一張20格的打卡單,每做一個投資決定就打一次卡,每打一格,一生中就少一個投資決定可做。」
蝦米妹高談闊論:巴菲特曾經打趣地說:「我那懶洋洋的投資風格,基本上和懶墮只有一線之差。」他之所以限定投資人一生只有20個投資決定,不外乎在教導急躁的新手耐住性子,謹慎思考每個投資決定,不輕意、草率的買進賣出任何一張股票。當然,耐心等待這一點是很難做到,因為貪婪本性最難克服,這也是投資大師們堅信,卓越的選股技巧只會對那些持之以恆、有耐性的人帶來成功。
三、 原則
巴菲特說:「擁有高智商、工作超時的人彼彼皆是,而我最大的優點就是理性。成功投資人的訣竅之一就是必須能夠控制自己,不讓情緒牽著鼻子走。」
蝦米妹高談闊論:投資人必須要有投資原則,依循原則且不因外在誘惑篩選投資標的,也就是說,成功的投資人皆是有原則的投資人,而非小聰明的投機客。
想必大家很想知道投資大師巴菲特的投資原則是什麼?巴菲特認為投資人可把自己當成是企業的經營者,而身為一位企業經營者,勢必要對投資的企業有所了解,如此衍生出巴菲特四大投資原則:
原則一 企業原則
選擇所經營事業是簡單且容易了解的企業,注意是否有良好經營歷史,並分辨該企業是否具備有利的長期展望。
原則二 經營原則
現任經營者必須理性分配資源,對於經營上的功與過亦能開誠佈公,不會盲從法人機構而操縱股價。
原則三 財務原則
巴菲特在企業財務方面的有四項金科定律:
1.重視企業的淨值報酬率而非每股盈餘。所謂的淨值報酬即是將資本損益及營業外損益忽視,完全著眼於企業營業上的能力。
2.「股東真正的盈餘」才是反映企業的真實價值。所謂的股東真正盈餘是將必要的資本支出視為費用由帳面盈餘中移除。
3.重視企業經營者創造高利潤邊際的能力。
4.企業所掌握的每一塊錢是否至少能產生一塊錢的市場價值。
原則四 市場原則
做投資決策的那一刻,必須衡量兩項要素。首先要確定投資標的是否具備良好體質,其次就是股價是否遠低於實值價值,一旦兩要素皆達標準,才決定買進股票。
2007年5月28日 星期一
使用均線的6大重點
1. 【交叉】
移動平均線最基本的交叉型態,可以分為兩大類:黃金交叉和死亡交叉。
「黃金交叉」是指短天期移動平均線在相對低檔區
由下往上穿越長天期移動平均線之後,二條移動平均線同時上揚。
「死亡交叉」是指短天期移動平均線在相對高檔區
由上往下跌破長天期移動平均線之後,二條平均線同時下跌。
當出現黃金交叉時,買進訊號出現 此時應該買進多單,回補空單。
當出現死亡交叉時,賣出訊號出現,此時應該賣出多單,放空空單。
在這裡有一個相當重要的觀念:
「同時上揚」、「同時下跌」。
當短天期移動平均線不管是由下往上穿越,或是由上往下跌破較長天
期的移動平均線之後,若無力進一步改變長天期移動平均線的走勢方向,
則表示當時只是短線上的「跌深反彈」或「漲多回檔」,並未影響到原先的長
期波段走勢。因此,這樣的交叉型態還不能稱之為標準的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
2. 【排列】
移動平均線的排列型態,可以分為兩大類:多頭排列與空頭排列。
「多頭排列」是指短、中、長期移動平均線由上而下依序排列,並且同步
上揚,這是多頭走勢最旺盛的型態,因為價位都位於均價線之上,所以在
量能未失控之前,任何拉回都是買點。
「空頭排列」則正好相反,是指短、中、長期移動平均線由下而上依
序排列,並且同步下跌,這是空頭走勢最慘烈的型態,因為價位都位於均
價線之下,所以在量能未放大之前,任何反彈都是賣點。
3. 【開口】
有多條移動平均線的排列,就一定會有開口。開口大小的程度,顯示
短、中、長期的成本差距,而彼此間的成本差距會使得趨勢有跌深反彈或
漲多回檔的空間,不過基本上仍必須以中、長期趨勢為主要方向。開口下
的跌深反彈或漲多回檔,仍是一種修正原來走勢的的過程,不過,在短線
的操作上倒是可以善加利用。
4. 【斜率】
移動平均線的斜率代表多空的階段氣勢,斜率越大(越陡),代表力
量越強。從上往下直線落體式的下滑,代表空頭力量摧枯拉朽,多頭應
避而空單宜緊抱( 短線最忌搶反彈)。反過來說,從下往上火箭升空
般的快速拉升,也會形成多頭的強勁力量,陡峭的走高方向,正是多頭強
度的表現。這兩種型態皆是極端的現象,並非常態。一般而言,斜率越陡
峭則持續上漲或下跌的時間就越短,而相對角度適中(4 5度斜率為佳)則
漲升或下跌延續的時間就越久。
5. 【背離】
當價格快速拉升,偏離移動平均線一定程度之後,會產生正乖離,價
格會產生往移動平均線的拉回走勢,逢高拔檔的意義在此。相對的,當價
格快速挫跌,偏離移動平均線一定程度之後,會產生負乖離,價格會產生
往移動平均線的反彈走勢,逢低回補的意義在此。至於正、負乖離的程度
要到什麼狀況才會有反向走勢?並無一定的標準和定見,只能依過去歷史
經驗法則作經驗延用,因此在使用上,不能單獨使用,必需搭配其它技
術指標
6. 【扣抵】
對於移動平均線的使用是很重要的觀念與動作。
為了要維持固定期間(例如三日)的移動平均線,一定要有扣抵的動作。比如說三日移
動平均線,為維持三日的動態平均,則每一天的新增參數(當天收盤價)
出現後,必需把三天前的舊參數(收盤價)扣除,這個動作我們稱之為
「扣抵」。由於扣抵過程中可以事先知道所要扣除參數的高低,以及新參數
的大概高低,因此不難推測出這條趨勢線的方向(往上或朝下),扣抵的
意義除了維持天數的完整(三日移動均線,則保持最近三日的收盤價平
均數),也能預知未來可能的趨勢方向,因此善用「扣抵」是趨勢操作的
精華之一。扣抵不只可以運用在移動平均線上,移動平均量的扣抵預測亦
可活用。
我們除了要會看將被扣抵的價位之外,在移動平均線方向的研判上,
我們建議使用「扣抵區間」的概念,也就是除了要知道明天的扣抵價位是
多少之外,更要知道後天、大後天,甚至更長一點的區間,會被扣抵的價
位是高是低,這是預估移動平均線在何時會有改變方向的可能,或者能維
持趨勢多久的先知條件。因此,扣抵區間可以視為扣抵價的擴大應用
移動平均線最基本的交叉型態,可以分為兩大類:黃金交叉和死亡交叉。
「黃金交叉」是指短天期移動平均線在相對低檔區
由下往上穿越長天期移動平均線之後,二條移動平均線同時上揚。
「死亡交叉」是指短天期移動平均線在相對高檔區
由上往下跌破長天期移動平均線之後,二條平均線同時下跌。
當出現黃金交叉時,買進訊號出現 此時應該買進多單,回補空單。
當出現死亡交叉時,賣出訊號出現,此時應該賣出多單,放空空單。
在這裡有一個相當重要的觀念:
「同時上揚」、「同時下跌」。
當短天期移動平均線不管是由下往上穿越,或是由上往下跌破較長天
期的移動平均線之後,若無力進一步改變長天期移動平均線的走勢方向,
則表示當時只是短線上的「跌深反彈」或「漲多回檔」,並未影響到原先的長
期波段走勢。因此,這樣的交叉型態還不能稱之為標準的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
2. 【排列】
移動平均線的排列型態,可以分為兩大類:多頭排列與空頭排列。
「多頭排列」是指短、中、長期移動平均線由上而下依序排列,並且同步
上揚,這是多頭走勢最旺盛的型態,因為價位都位於均價線之上,所以在
量能未失控之前,任何拉回都是買點。
「空頭排列」則正好相反,是指短、中、長期移動平均線由下而上依
序排列,並且同步下跌,這是空頭走勢最慘烈的型態,因為價位都位於均
價線之下,所以在量能未放大之前,任何反彈都是賣點。
3. 【開口】
有多條移動平均線的排列,就一定會有開口。開口大小的程度,顯示
短、中、長期的成本差距,而彼此間的成本差距會使得趨勢有跌深反彈或
漲多回檔的空間,不過基本上仍必須以中、長期趨勢為主要方向。開口下
的跌深反彈或漲多回檔,仍是一種修正原來走勢的的過程,不過,在短線
的操作上倒是可以善加利用。
4. 【斜率】
移動平均線的斜率代表多空的階段氣勢,斜率越大(越陡),代表力
量越強。從上往下直線落體式的下滑,代表空頭力量摧枯拉朽,多頭應
避而空單宜緊抱( 短線最忌搶反彈)。反過來說,從下往上火箭升空
般的快速拉升,也會形成多頭的強勁力量,陡峭的走高方向,正是多頭強
度的表現。這兩種型態皆是極端的現象,並非常態。一般而言,斜率越陡
峭則持續上漲或下跌的時間就越短,而相對角度適中(4 5度斜率為佳)則
漲升或下跌延續的時間就越久。
5. 【背離】
當價格快速拉升,偏離移動平均線一定程度之後,會產生正乖離,價
格會產生往移動平均線的拉回走勢,逢高拔檔的意義在此。相對的,當價
格快速挫跌,偏離移動平均線一定程度之後,會產生負乖離,價格會產生
往移動平均線的反彈走勢,逢低回補的意義在此。至於正、負乖離的程度
要到什麼狀況才會有反向走勢?並無一定的標準和定見,只能依過去歷史
經驗法則作經驗延用,因此在使用上,不能單獨使用,必需搭配其它技
術指標
6. 【扣抵】
對於移動平均線的使用是很重要的觀念與動作。
為了要維持固定期間(例如三日)的移動平均線,一定要有扣抵的動作。比如說三日移
動平均線,為維持三日的動態平均,則每一天的新增參數(當天收盤價)
出現後,必需把三天前的舊參數(收盤價)扣除,這個動作我們稱之為
「扣抵」。由於扣抵過程中可以事先知道所要扣除參數的高低,以及新參數
的大概高低,因此不難推測出這條趨勢線的方向(往上或朝下),扣抵的
意義除了維持天數的完整(三日移動均線,則保持最近三日的收盤價平
均數),也能預知未來可能的趨勢方向,因此善用「扣抵」是趨勢操作的
精華之一。扣抵不只可以運用在移動平均線上,移動平均量的扣抵預測亦
可活用。
我們除了要會看將被扣抵的價位之外,在移動平均線方向的研判上,
我們建議使用「扣抵區間」的概念,也就是除了要知道明天的扣抵價位是
多少之外,更要知道後天、大後天,甚至更長一點的區間,會被扣抵的價
位是高是低,這是預估移動平均線在何時會有改變方向的可能,或者能維
持趨勢多久的先知條件。因此,扣抵區間可以視為扣抵價的擴大應用
利用均線研判的小竅門
一,中短期均線的研判(20,30,60,120日均線)
1、要有寬闊的底部,30日及其增加線回歸粘合,股價站穩於線上,並於這一階段中,股價經歷漫長的下跌後最好經一次放量反彈後再次縮量二次探底創新低後止跌,其後不斷有溫和的成交量放大現象,並於幾次主動放量上攻觸及120日均線,主動修復乖離過大的均線系統,使30、60、120日線走平粘合後即可考慮進入。
2、滿足第一點的券種中,尋找當前價位距離其前期密集成交區高點與平臺較遠或已經向上突破,突破之前長短均線收攏粘合時間較長,股價在線上下微幅振蕩並於某一結點處放大量拉長陽(或向上跳空形成突破缺口)並經有效回抽確認(縮量,回抽較淺,30日線支撐有力且仍保持上升趨勢)勇敢介入。
3、一旦一隻股票進入拉升期,20、30日均線應始終保持上升,這一階段,止損點應定於這兩條線處,該兩線不應走平,更不應該出現拐點,一旦出現,立即離場。同時計算每日漲幅與大盤漲幅的比,若主動強於大盤,則繼續持有,並應注意短中長期均線之間的乖離率,過大意味著短線利潤豐厚,隨時可能轉勢或至少會出現回檔調整。健康良好的均線系統不應“過分”向上發散(儘管這意味強勢,單只能是短線強勢),而良好的均線形態應是短中長期均線均保持同步平行勻速向上的,這樣的漲勢長久而穩健。
4、當市場由不屑到關注,再到一致看好時應留心其可能出現的震蕩,隨時警惕。20、30日線一旦走平,立即考慮離場;中期均線之間的反壓是大幅調整的。
二,長期均線的研判(120,250日均線)
對於長期均線120、250的研判中有一些小的經驗,那就是這些均線一定要在特定的時間區間內才起作用,要注意經驗公式可能成立的條件,例如股價行至120、250日均線之間,兩條均線成剪刀之態勢,是比較艱難的情勢,(注意,我們所說的是艱難,而不是看淡!)因爲一般下行的是250日均線,上行的120日均線,根據均線原理,說明120日周期的持有者的成本在上升,250日在下降,這時莊家倘若向上動作,一方面面臨長線買家套現的壓力,且這類投資者並不會爲短期的技術走勢所影響,逢高抛出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具長期觀察,對於那些長莊慢牛的券種120日線一般是主力的平均成本區,同時對大多數低位建倉的股票120日線都是他們的成本,當這條均線在股價上方時,走平是最好的情況,向下一則同於250日均線向下,二則說明主力至少未曾全身投入甚至根本未進場!要知道均線向上推進時主力成本同市場成本同步遞增,這樣會把他活活累死!而且一旦市場風吹草動或行至前期阻力面臨短線客離場便會高位套牢。何況一隻股票裏莊家有可能不是一個,而成本卻是向上推進者支付的。真正的突破,比較穩健的是使120日線從走平到微微上翹。
反過來說,股價跌到這個區間也不會是一個小跌,時間也相對較長,價位比較實在,向下打壓一般是要靠市場的利空傳聞,否則反而損失籌碼,那時莊家可能丟掉明天的飯碗。換句話說,勢成雞肋!同樣,這兩條均線單獨出現上述情形時也會起到相同作用,只是力度相對較弱而已。
1、要有寬闊的底部,30日及其增加線回歸粘合,股價站穩於線上,並於這一階段中,股價經歷漫長的下跌後最好經一次放量反彈後再次縮量二次探底創新低後止跌,其後不斷有溫和的成交量放大現象,並於幾次主動放量上攻觸及120日均線,主動修復乖離過大的均線系統,使30、60、120日線走平粘合後即可考慮進入。
2、滿足第一點的券種中,尋找當前價位距離其前期密集成交區高點與平臺較遠或已經向上突破,突破之前長短均線收攏粘合時間較長,股價在線上下微幅振蕩並於某一結點處放大量拉長陽(或向上跳空形成突破缺口)並經有效回抽確認(縮量,回抽較淺,30日線支撐有力且仍保持上升趨勢)勇敢介入。
3、一旦一隻股票進入拉升期,20、30日均線應始終保持上升,這一階段,止損點應定於這兩條線處,該兩線不應走平,更不應該出現拐點,一旦出現,立即離場。同時計算每日漲幅與大盤漲幅的比,若主動強於大盤,則繼續持有,並應注意短中長期均線之間的乖離率,過大意味著短線利潤豐厚,隨時可能轉勢或至少會出現回檔調整。健康良好的均線系統不應“過分”向上發散(儘管這意味強勢,單只能是短線強勢),而良好的均線形態應是短中長期均線均保持同步平行勻速向上的,這樣的漲勢長久而穩健。
4、當市場由不屑到關注,再到一致看好時應留心其可能出現的震蕩,隨時警惕。20、30日線一旦走平,立即考慮離場;中期均線之間的反壓是大幅調整的。
二,長期均線的研判(120,250日均線)
對於長期均線120、250的研判中有一些小的經驗,那就是這些均線一定要在特定的時間區間內才起作用,要注意經驗公式可能成立的條件,例如股價行至120、250日均線之間,兩條均線成剪刀之態勢,是比較艱難的情勢,(注意,我們所說的是艱難,而不是看淡!)因爲一般下行的是250日均線,上行的120日均線,根據均線原理,說明120日周期的持有者的成本在上升,250日在下降,這時莊家倘若向上動作,一方面面臨長線買家套現的壓力,且這類投資者並不會爲短期的技術走勢所影響,逢高抛出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具長期觀察,對於那些長莊慢牛的券種120日線一般是主力的平均成本區,同時對大多數低位建倉的股票120日線都是他們的成本,當這條均線在股價上方時,走平是最好的情況,向下一則同於250日均線向下,二則說明主力至少未曾全身投入甚至根本未進場!要知道均線向上推進時主力成本同市場成本同步遞增,這樣會把他活活累死!而且一旦市場風吹草動或行至前期阻力面臨短線客離場便會高位套牢。何況一隻股票裏莊家有可能不是一個,而成本卻是向上推進者支付的。真正的突破,比較穩健的是使120日線從走平到微微上翹。
反過來說,股價跌到這個區間也不會是一個小跌,時間也相對較長,價位比較實在,向下打壓一般是要靠市場的利空傳聞,否則反而損失籌碼,那時莊家可能丟掉明天的飯碗。換句話說,勢成雞肋!同樣,這兩條均線單獨出現上述情形時也會起到相同作用,只是力度相對較弱而已。
三十六計第一計-瞞天過海
原文:
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解析:
防備周全時,更容易麻痺大意;習以為常的事,也常會失去警戒。秘密潛在公開的事物裡,並非存在於公開暴露的事物之外。公開暴露的事物發展到極端,就形成了最隱秘的潛藏狀態。
白話 :
使用偽裝的手段,先製造假象讓對手司空見慣因而鬆懈降低戒心再利用機會,然後趁對方不注意的時候,出其不意的行動,讓人措手不及。
運用 :
有如盤中買賣五檔中所掛出來的巨量買賣盤限價單
看似買方低檔有支撐或是賣方高檔有賣壓
其實虛虛假假讓人摸不清
若鍋蓋與鐵板都是同一主力那結果將是以區間價收盤
若主力掛鍋蓋量賣單那股價將收於此價或以下
又若主力掛鐵板量買單那股價將收於此價或以上
但往往多頭趨勢明確時鍋蓋限價單或是壓力價位往往不是鍋蓋和壓力
高掛巨量限價單都是蓋不住的
當日高點是不掛出來的虛單
當多頭之中盤中股價一分走勢急拉頻頻創下高點時
同時巨量多筆買方市價單在當時價位多次上攻不過時
那個點就是當日高點
空頭趨勢亦然...
小叮嚀 : 當然多頭急拉進場點與空頭急拉的出場點是不同的
千萬不可本末倒置!!
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解析:
防備周全時,更容易麻痺大意;習以為常的事,也常會失去警戒。秘密潛在公開的事物裡,並非存在於公開暴露的事物之外。公開暴露的事物發展到極端,就形成了最隱秘的潛藏狀態。
白話 :
使用偽裝的手段,先製造假象讓對手司空見慣因而鬆懈降低戒心再利用機會,然後趁對方不注意的時候,出其不意的行動,讓人措手不及。
運用 :
有如盤中買賣五檔中所掛出來的巨量買賣盤限價單
看似買方低檔有支撐或是賣方高檔有賣壓
其實虛虛假假讓人摸不清
若鍋蓋與鐵板都是同一主力那結果將是以區間價收盤
若主力掛鍋蓋量賣單那股價將收於此價或以下
又若主力掛鐵板量買單那股價將收於此價或以上
但往往多頭趨勢明確時鍋蓋限價單或是壓力價位往往不是鍋蓋和壓力
高掛巨量限價單都是蓋不住的
當日高點是不掛出來的虛單
當多頭之中盤中股價一分走勢急拉頻頻創下高點時
同時巨量多筆買方市價單在當時價位多次上攻不過時
那個點就是當日高點
空頭趨勢亦然...
小叮嚀 : 當然多頭急拉進場點與空頭急拉的出場點是不同的
千萬不可本末倒置!!
07/05/25.何謂出貨、何謂換手?
05月25日 星期五 指數8159 -56.44 成交量 : 958億
外資-101.18億 投信-2.75億 自營商+11.15 億 融資+18.61億 融券+1.42萬張
在網路上有位網友問我如何在5/11大盤下跌65點時,還會認為是『換手』的機率大
於『出貨』的原因為何?並且也順便問選股原則中何謂的『基期低』?我想這也是很多
新朋友共同的疑問,在加上我現在比較不傾向分析盤勢、專注在與各位進行觀念的溝
通,正好藉這個機會向各位解釋一下。
到底是『換手』還是『出貨』,其實有很多的地方可以分析觀察,首先我覺得很多人
在進行分析事情前都少作了一個最重要的事,那就是『原則的確立』,所以分析就會
陷於盲點而不自知。怎麼說呢?我在此先跟各位分析一下所謂出貨及換手的定義。所
謂的『出貨』就是指籌碼從大戶(無論是誰!)手中流入到散戶的過程,這點應該沒有爭
議!可供分別的情況最常見的有(1)量大不漲,因為賣的力量大於買的力量,所以即使
出量也漲不了或小漲。(2)籌碼凌亂度增加,像融資增加、買進券商比較分散等。(3)
賣壓會比較重,賣均大於買均有段差距。因為當大戶要出貨時絕大部份都已經處於獲
利的階段,所以比較不會『手軟!』。(4)跌勢比漲勢更較劇烈,在30分鐘甚至於3小
時內所累積上漲的部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吐回去』,甚或倒賠!(5)股價已經累積了
一段不小漲幅,大戶有獲利才會有出貨的可能!(6)媒體接二連三地刊登利多消息、營
造萬眾擁戴的感覺。
至於『換手』則是指籌碼從大戶手中流到另一個對股價有控制能力的大戶(資金、實
力不一定會比較雄厚!)手中,這是要先各位再強調的。所以會有的現象比較常見的是
(1) 下跌量縮,因為籌碼被接走了。(2)籌碼集中,所以融資減少(代表散戶出場!)、賣
出券商分散。(3)買均並不會因為下跌而縮小,相反的一直會維持在某一位置。(4) 漲
勢比跌勢更強,在一段時間內所下跌的部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漲回來』,或者變
小跌而已!(5)媒體雖然持續有利空消息發佈,但是股價卻頂多小跌並不會大跌(很好認
的特點!)。
這與『出貨』最大的差別在於籌碼最後的流向,所以才會有結局的不同!若是單從結
局來說的話,股價如果還能『再漲一段』,那麼多是『換手』、否則就是『出貨』,這
種分法雖然過於武斷,但是單純、好分別。所以面對網路上很多人的爭論,我通常只
會回一句『看結果就知道了!』,不過心理還是會有個底,除非對方所提出的論點是我
所忽略且有道理,否則我還是抱持自己的看法。再者我以前曾提過『看法可以錯、但
作法不能錯』,看法錯再修正就好啦!
至於『基期低』,我所指是『比起先前(去年、前一季、上個月)以來會更好』,這一點
是純技術分析的人的弱點,因為這一點需要一些『想像力!』,要能看到這個產業的前
景(注意喔、不是個股是整個產業!),說句白話就是『不會更壞、只剩更好』。舉例來
說,當初作CCFL的威力盟上市後大漲一段後,我就對幾位客戶說到『CCFL沒有長
期投資的價值!』,原因就在於『未來背光源都會採用LED』,所以長期看來CCFL會
被淘汰,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這種就不是所謂的『基期低』,(即使現在股價已經大幅
修正!)。而我們持有部位15%的工具機股就是符合所謂的『基期低』,各位不妨看看在
漲了一段後,現在的媒體才在寫其營收成長多少多少,各位要知道一件事,媒體多是
『事後諸葛亮』,總是喜歡『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看媒體操作股票下場都『很慘!』。
當然還會有更多的情況,但是礙於篇幅,實在是寫不了太多!況且我是屬於所謂的『感
覺派』,很多時候必須要有看到徵兆、才能向各位說明,一時間要我再多寫實在是沒
法度,不過只要常看我的分析稿、一段時間後就能知道我想傳達的觀念,希望各位不
嫌棄、繼續給我支持。
由於出書前出版社要我『累積』一些聲望,所以請有買文的朋友不吝給我個評分!也
歡迎提問、讓我再為各位說明!總之各位的支持是我的原動力,雖然沒對盤勢有任何
的分析、但是目前就我所觀察還沒有危險,所以不用太緊張,自己嚇死自己。有時股
票操作不妨『裝傻』一下,別讓自己隨時處於神經緊繃的狀況,如此一來操作這條路
才能走的長遠。
綜合來說,目前盤勢為盤漲格局,所以建議逢低買進。
外資-101.18億 投信-2.75億 自營商+11.15 億 融資+18.61億 融券+1.42萬張
在網路上有位網友問我如何在5/11大盤下跌65點時,還會認為是『換手』的機率大
於『出貨』的原因為何?並且也順便問選股原則中何謂的『基期低』?我想這也是很多
新朋友共同的疑問,在加上我現在比較不傾向分析盤勢、專注在與各位進行觀念的溝
通,正好藉這個機會向各位解釋一下。
到底是『換手』還是『出貨』,其實有很多的地方可以分析觀察,首先我覺得很多人
在進行分析事情前都少作了一個最重要的事,那就是『原則的確立』,所以分析就會
陷於盲點而不自知。怎麼說呢?我在此先跟各位分析一下所謂出貨及換手的定義。所
謂的『出貨』就是指籌碼從大戶(無論是誰!)手中流入到散戶的過程,這點應該沒有爭
議!可供分別的情況最常見的有(1)量大不漲,因為賣的力量大於買的力量,所以即使
出量也漲不了或小漲。(2)籌碼凌亂度增加,像融資增加、買進券商比較分散等。(3)
賣壓會比較重,賣均大於買均有段差距。因為當大戶要出貨時絕大部份都已經處於獲
利的階段,所以比較不會『手軟!』。(4)跌勢比漲勢更較劇烈,在30分鐘甚至於3小
時內所累積上漲的部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吐回去』,甚或倒賠!(5)股價已經累積了
一段不小漲幅,大戶有獲利才會有出貨的可能!(6)媒體接二連三地刊登利多消息、營
造萬眾擁戴的感覺。
至於『換手』則是指籌碼從大戶手中流到另一個對股價有控制能力的大戶(資金、實
力不一定會比較雄厚!)手中,這是要先各位再強調的。所以會有的現象比較常見的是
(1) 下跌量縮,因為籌碼被接走了。(2)籌碼集中,所以融資減少(代表散戶出場!)、賣
出券商分散。(3)買均並不會因為下跌而縮小,相反的一直會維持在某一位置。(4) 漲
勢比跌勢更強,在一段時間內所下跌的部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漲回來』,或者變
小跌而已!(5)媒體雖然持續有利空消息發佈,但是股價卻頂多小跌並不會大跌(很好認
的特點!)。
這與『出貨』最大的差別在於籌碼最後的流向,所以才會有結局的不同!若是單從結
局來說的話,股價如果還能『再漲一段』,那麼多是『換手』、否則就是『出貨』,這
種分法雖然過於武斷,但是單純、好分別。所以面對網路上很多人的爭論,我通常只
會回一句『看結果就知道了!』,不過心理還是會有個底,除非對方所提出的論點是我
所忽略且有道理,否則我還是抱持自己的看法。再者我以前曾提過『看法可以錯、但
作法不能錯』,看法錯再修正就好啦!
至於『基期低』,我所指是『比起先前(去年、前一季、上個月)以來會更好』,這一點
是純技術分析的人的弱點,因為這一點需要一些『想像力!』,要能看到這個產業的前
景(注意喔、不是個股是整個產業!),說句白話就是『不會更壞、只剩更好』。舉例來
說,當初作CCFL的威力盟上市後大漲一段後,我就對幾位客戶說到『CCFL沒有長
期投資的價值!』,原因就在於『未來背光源都會採用LED』,所以長期看來CCFL會
被淘汰,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這種就不是所謂的『基期低』,(即使現在股價已經大幅
修正!)。而我們持有部位15%的工具機股就是符合所謂的『基期低』,各位不妨看看在
漲了一段後,現在的媒體才在寫其營收成長多少多少,各位要知道一件事,媒體多是
『事後諸葛亮』,總是喜歡『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看媒體操作股票下場都『很慘!』。
當然還會有更多的情況,但是礙於篇幅,實在是寫不了太多!況且我是屬於所謂的『感
覺派』,很多時候必須要有看到徵兆、才能向各位說明,一時間要我再多寫實在是沒
法度,不過只要常看我的分析稿、一段時間後就能知道我想傳達的觀念,希望各位不
嫌棄、繼續給我支持。
由於出書前出版社要我『累積』一些聲望,所以請有買文的朋友不吝給我個評分!也
歡迎提問、讓我再為各位說明!總之各位的支持是我的原動力,雖然沒對盤勢有任何
的分析、但是目前就我所觀察還沒有危險,所以不用太緊張,自己嚇死自己。有時股
票操作不妨『裝傻』一下,別讓自己隨時處於神經緊繃的狀況,如此一來操作這條路
才能走的長遠。
綜合來說,目前盤勢為盤漲格局,所以建議逢低買進。
2007年5月22日 星期二
巴菲特波克夏最新整理note
巴菲特認為
1:美股1987年黑色星期一.因衍生金融商品大量停損賣出美股1日大跌23%的類似情況.
2:全球暖化衝擊讓保險業好景不再
3:體質剛轉變的中國潛力無窮
波克夏持股集團分3大類,資產破8兆台幣
1:保險:
蓋可(GEICO)全美第4大車險公司
全球兩大的再保公司,General Re及波克夏再保公司
2:能源:
中美能源控股Midamerican energy Holdings
北方天然氣管Northern Nature-Pipelines
可恩河公司Kern River
3:製造,零售:
喜思巧克力,
內衣Fruits of the Loom,
冰淇淋D&Q,
私人飛機租賃NetJets
全球最大地毯製造Shaw Industries,
家具賣場Nebraska Furniture Mart
寶霞珠寶店Borsheim`s
製造豪華車及遊艇Forest River
房屋建築及家俱租賃Clayton Homes
製造販賣鞋類HH brown Shoes
以色列金屬切割公司ISCAR
畜牧飼料供應機具CTB international
建築塗料公司Benjamin Moore
建築磚塊及建材Acme building brands
1:美股1987年黑色星期一.因衍生金融商品大量停損賣出美股1日大跌23%的類似情況.
2:全球暖化衝擊讓保險業好景不再
3:體質剛轉變的中國潛力無窮
波克夏持股集團分3大類,資產破8兆台幣
1:保險:
蓋可(GEICO)全美第4大車險公司
全球兩大的再保公司,General Re及波克夏再保公司
2:能源:
中美能源控股Midamerican energy Holdings
北方天然氣管Northern Nature-Pipelines
可恩河公司Kern River
3:製造,零售:
喜思巧克力,
內衣Fruits of the Loom,
冰淇淋D&Q,
私人飛機租賃NetJets
全球最大地毯製造Shaw Industries,
家具賣場Nebraska Furniture Mart
寶霞珠寶店Borsheim`s
製造豪華車及遊艇Forest River
房屋建築及家俱租賃Clayton Homes
製造販賣鞋類HH brown Shoes
以色列金屬切割公司ISCAR
畜牧飼料供應機具CTB international
建築塗料公司Benjamin Moore
建築磚塊及建材Acme building brands
2007年5月17日 星期四
資本公積Additional paid-in capital
資本公積
乃指投入資本中,不屬於股票面額的部分,由資本交易、貨幣貶值等非營業結果所產生之權益。內容包含股本溢價、資本重估價值、處分固定資產利益、企業合併所獲利益以及受領捐贈所得等。
指所有非營業活動所帶來的收入,主要包括: 1.股本溢價發行所帶來的收入:例如:甲公司將每股10元的股票,以15元賣給投資人,多出的5元,就屬於資本公積。2.固定資產重估增值:例如甲公司名下一比原值100萬的土地,經過重估後增值為150萬元,這增值的50萬元,也屬於資本公積。
公積配股
公積配股是資本公積轉增資配股,也就是股利來自於資本公積而不是盈餘。資本公積來源有三,一是企業資產重估獲利,二是溢價發行,三是出售固定資產。
乃指投入資本中,不屬於股票面額的部分,由資本交易、貨幣貶值等非營業結果所產生之權益。內容包含股本溢價、資本重估價值、處分固定資產利益、企業合併所獲利益以及受領捐贈所得等。
指所有非營業活動所帶來的收入,主要包括: 1.股本溢價發行所帶來的收入:例如:甲公司將每股10元的股票,以15元賣給投資人,多出的5元,就屬於資本公積。2.固定資產重估增值:例如甲公司名下一比原值100萬的土地,經過重估後增值為150萬元,這增值的50萬元,也屬於資本公積。
公積配股
公積配股是資本公積轉增資配股,也就是股利來自於資本公積而不是盈餘。資本公積來源有三,一是企業資產重估獲利,二是溢價發行,三是出售固定資產。
2007年5月15日 星期二
2007年5月13日 星期日
車子是資產還是負債?
有看過"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的人,在書中提到的概念,車子算是負債.
結果還真的沒錯內~再某篇網站上,看到竟然有人真的將車子所要負債的原因和金額計算出來,真是不簡單哦~
可是雖說這樣講,但在購車時還是要好好的想清楚,尤其是用分期貸款買車的人.算算自己的現金流量,不要造成自己經濟上太大的負擔哦~.
精算證明:
(新車+租車位+10年壽命 +每月跑1000公里+ 定期原廠保養..etc )
1. 新車價 70萬 (包括了第一年的保險領牌..等稅金,車子價錢大概在60初頭,還 OK吧)(年初買)
2. 車輛折損10年之後:車子價值大約5~7萬,需視狀況,因此折價了 63萬
3. 停車費5年:台北縣市取平均數約 4000,五年約24萬
FREE:後五年停車費:當路霸
4. 隨停路邊停車費10年計算:每個月支出約 500,十年合計約6萬
5. 油錢 10年:超省油現代車,每月加油兩次,跑足1000公哩,每次加油(95),每次約為 1000, 10年下來,油錢合計為 12萬(假日出遊多出不計算)
6. 所得稅部份,扣掉第一年新車價,還剩下後九年 +半次的燃料稅,以1800CC 以下的車子,每年預估付出11920*10 + 4800 = 12萬4千
7. 強制險最基本25-30歲男性:每年2238元 *9年=20,142元
8. 換照 10年內,駕照行照各換一次:共400元
9. 一般保養:每年跑 12000公哩,就當做保養兩次,每次大約2000, 10年下來共4萬
10. 特殊保養:大保養小保養等,平均一年提列 1萬,10年共10 萬
11. 特殊裝備:不改裝,不美容
12. 車禍 A到:10年內,計算一次烤漆板金,金額大約2萬
13. 五年後的每年檢驗:懶得算了
14. 每年收到一張超速紅單,停車紅單,違規右轉紅單... 等
15. 其他
------------------------------------------------------------------------------
以上合計:10年內,總共支出約為1,354,542元整 (我相信以上幾乎是最基本的,就連GPS都沒算在裡面喔 )
平均每月花費:135 4542/10/12 =11,288
所以嚕!整整10年,你每個月都要為那一台車子,付出一萬一的代價耶
如果你是在台北縣市上班,你也居住在台北縣市
其實如果平常作息是依靠摩托車+ 計程車的話
摩托車油錢每個月500元,我相信上下班很夠了(北縣到北市)
假日往返台北縣市,全部Taxi替代大約5千也座的很爽了
跑遠一點的,做朋友的車,你幫他付油錢,一個月兩次,每次1000,你朋友一定很爽
怎樣算!都是很划算的喔
最重要的是,你一開始就可以剩下70萬
如果你夠聰明,再把這70萬拿去投資
如果你夠厲害,每年都固定可以有12%的報酬(兩根漲停板,再給你扣掉手續費 )
其實你每個月就會有700000*0.12/12=7000元
剛好可以支付你每個月的行動開銷
也就是說,你過了10年,你依然還是保有你的 70萬
你也依然可以享受愛去哪就去哪的品質 (坐計程車還有專屬司機,你也可以天天挑新車來座)
而買車的人呢,10年下來,必須付出大約 135萬
一前一後,兩者就會相差了 205萬!
有了車,出遊玩樂的慾望增加了,其實花錢的數目遠大於估算的
沒了車,相對的少了很多的花錢機會,眼光放遠一點
當你從25歲到 55歲,你都能夠不買車的話(10年一台,共換3台 )
其實你的財富跟有買車的人相比之下,當場會有615萬的差距
當然嚕!人生每個人都有夢想,如果理財有道,少來 Mobile01誘惑,或是你控制的了自己
那麼 55歲準備退休的妳,加上平常每個月1萬的存款+退休金 *30年(當你一個月領4萬 )
200萬退休金+1萬*12*30=560萬的儲蓄
再加上你不買車的代價,你應該會有1175萬的存款喔
退休了,就是該享福的時候了,買一台好一點的車 150萬,天天遊山玩水
一千多萬的儲蓄保險理財約 4%,每年也有40萬可花,利息足夠你養車了!
好好看看這篇文章吧!
奉勸大家,千萬別把錢花在車子上,除非你有下列的條件:
A. 除非你很會賺錢,我認為每個月 6萬以上,為現在的安全級數,其實這個數目 也不誇張,一個月領4萬5的人,加上三節年終,小小兼差一下,應該就有了。
B. 除非你家裡很有錢
C. 除非你有不用錢的停車位
D. 除非你買到五年以上的優質二手車
E. 中樂透
參考看看吧!沒有偏財運的或是投資觀念的人,請務必控制慾望
不然老的時候,沒錢沒車沒房子的時候,遇到國小國中同學之時,你要用什麼樣的臉來面對自己的人生呢?
想想吧!
結果還真的沒錯內~再某篇網站上,看到竟然有人真的將車子所要負債的原因和金額計算出來,真是不簡單哦~
可是雖說這樣講,但在購車時還是要好好的想清楚,尤其是用分期貸款買車的人.算算自己的現金流量,不要造成自己經濟上太大的負擔哦~.
精算證明:
(新車+租車位+10年壽命 +每月跑1000公里+ 定期原廠保養..etc )
1. 新車價 70萬 (包括了第一年的保險領牌..等稅金,車子價錢大概在60初頭,還 OK吧)(年初買)
2. 車輛折損10年之後:車子價值大約5~7萬,需視狀況,因此折價了 63萬
3. 停車費5年:台北縣市取平均數約 4000,五年約24萬
FREE:後五年停車費:當路霸
4. 隨停路邊停車費10年計算:每個月支出約 500,十年合計約6萬
5. 油錢 10年:超省油現代車,每月加油兩次,跑足1000公哩,每次加油(95),每次約為 1000, 10年下來,油錢合計為 12萬(假日出遊多出不計算)
6. 所得稅部份,扣掉第一年新車價,還剩下後九年 +半次的燃料稅,以1800CC 以下的車子,每年預估付出11920*10 + 4800 = 12萬4千
7. 強制險最基本25-30歲男性:每年2238元 *9年=20,142元
8. 換照 10年內,駕照行照各換一次:共400元
9. 一般保養:每年跑 12000公哩,就當做保養兩次,每次大約2000, 10年下來共4萬
10. 特殊保養:大保養小保養等,平均一年提列 1萬,10年共10 萬
11. 特殊裝備:不改裝,不美容
12. 車禍 A到:10年內,計算一次烤漆板金,金額大約2萬
13. 五年後的每年檢驗:懶得算了
14. 每年收到一張超速紅單,停車紅單,違規右轉紅單... 等
15. 其他
------------------------------------------------------------------------------
以上合計:10年內,總共支出約為1,354,542元整 (我相信以上幾乎是最基本的,就連GPS都沒算在裡面喔 )
平均每月花費:135 4542/10/12 =11,288
所以嚕!整整10年,你每個月都要為那一台車子,付出一萬一的代價耶
如果你是在台北縣市上班,你也居住在台北縣市
其實如果平常作息是依靠摩托車+ 計程車的話
摩托車油錢每個月500元,我相信上下班很夠了(北縣到北市)
假日往返台北縣市,全部Taxi替代大約5千也座的很爽了
跑遠一點的,做朋友的車,你幫他付油錢,一個月兩次,每次1000,你朋友一定很爽
怎樣算!都是很划算的喔
最重要的是,你一開始就可以剩下70萬
如果你夠聰明,再把這70萬拿去投資
如果你夠厲害,每年都固定可以有12%的報酬(兩根漲停板,再給你扣掉手續費 )
其實你每個月就會有700000*0.12/12=7000元
剛好可以支付你每個月的行動開銷
也就是說,你過了10年,你依然還是保有你的 70萬
你也依然可以享受愛去哪就去哪的品質 (坐計程車還有專屬司機,你也可以天天挑新車來座)
而買車的人呢,10年下來,必須付出大約 135萬
一前一後,兩者就會相差了 205萬!
有了車,出遊玩樂的慾望增加了,其實花錢的數目遠大於估算的
沒了車,相對的少了很多的花錢機會,眼光放遠一點
當你從25歲到 55歲,你都能夠不買車的話(10年一台,共換3台 )
其實你的財富跟有買車的人相比之下,當場會有615萬的差距
當然嚕!人生每個人都有夢想,如果理財有道,少來 Mobile01誘惑,或是你控制的了自己
那麼 55歲準備退休的妳,加上平常每個月1萬的存款+退休金 *30年(當你一個月領4萬 )
200萬退休金+1萬*12*30=560萬的儲蓄
再加上你不買車的代價,你應該會有1175萬的存款喔
退休了,就是該享福的時候了,買一台好一點的車 150萬,天天遊山玩水
一千多萬的儲蓄保險理財約 4%,每年也有40萬可花,利息足夠你養車了!
好好看看這篇文章吧!
奉勸大家,千萬別把錢花在車子上,除非你有下列的條件:
A. 除非你很會賺錢,我認為每個月 6萬以上,為現在的安全級數,其實這個數目 也不誇張,一個月領4萬5的人,加上三節年終,小小兼差一下,應該就有了。
B. 除非你家裡很有錢
C. 除非你有不用錢的停車位
D. 除非你買到五年以上的優質二手車
E. 中樂透
參考看看吧!沒有偏財運的或是投資觀念的人,請務必控制慾望
不然老的時候,沒錢沒車沒房子的時候,遇到國小國中同學之時,你要用什麼樣的臉來面對自己的人生呢?
想想吧!
2007年5月11日 星期五
2007年5月9日 星期三
呂宗耀by今周,(不定期update)
541(3294)英濟
534(8234)新漢
529(3026)禾伸堂
528(3372)典範
527(1582)信錦
522(6190)萬泰科
520(2365)昆盈
519(5490)同亨
518(1733)五鼎
517 xx
516 xx
515 xx
514 xx
513(3315)宣昶
512 xx
511 投資導師
史坦利,柯洛爾(stanley,kroll)
期貨商品操作者四項原則
1:長期趨勢
2:短期趨勢
3:價格目標
4:目前操作策略
510 xx
509 投資導師
吉姆,史萊特(jim slater)
1:堅持公司有成長記錄而不是只有1.2年
2:成長股不能被市場估價過高,PEG比率為最大防衛點
3:現金流量高
4:股價相對強度勝過市場
508 xx
507 xx
506(6133)金橋科
505 xx
504 xx
503 xx
502 xx
501(1540)喬福
500(6261)久元
499(6229)研通
498(1787)福盈科
497(6272)驊陞科技 (興櫃)
496(6192)巨路
495(4126)太平洋醫療器材
494(3465)祥業科技
*493加高(8182)
*492(3313)斐成
491優盛(4121)
490勤美(1532)
489廣運(6125)
488 xx
487致茂(2360)
486雷科(6207)
*485晶睿(3454)
484xxx
483羅昇(8374)
自動化機電零件通路商
482力肯(1570)
534(8234)新漢
529(3026)禾伸堂
528(3372)典範
527(1582)信錦
522(6190)萬泰科
520(2365)昆盈
519(5490)同亨
518(1733)五鼎
517 xx
516 xx
515 xx
514 xx
513(3315)宣昶
512 xx
511 投資導師
史坦利,柯洛爾(stanley,kroll)
期貨商品操作者四項原則
1:長期趨勢
2:短期趨勢
3:價格目標
4:目前操作策略
510 xx
509 投資導師
吉姆,史萊特(jim slater)
1:堅持公司有成長記錄而不是只有1.2年
2:成長股不能被市場估價過高,PEG比率為最大防衛點
3:現金流量高
4:股價相對強度勝過市場
508 xx
507 xx
506(6133)金橋科
505 xx
504 xx
503 xx
502 xx
501(1540)喬福
500(6261)久元
499(6229)研通
498(1787)福盈科
497(6272)驊陞科技 (興櫃)
496(6192)巨路
495(4126)太平洋醫療器材
494(3465)祥業科技
*493加高(8182)
*492(3313)斐成
491優盛(4121)
490勤美(1532)
489廣運(6125)
488 xx
487致茂(2360)
486雷科(6207)
*485晶睿(3454)
484xxx
483羅昇(8374)
自動化機電零件通路商
482力肯(1570)
2007/05 smart note
3名專家推鑑9檔
(國外)
1:JF東協 3vote
2:霸菱東歐 3vote
3:富達新興市場 2vote
4:霸菱歐寶 1vote
5:寶源環球拉丁美洲 1 vote
6:美林拉丁美洲 1vote
7:富蘭克林坦柏頓拉丁美洲 1vote
(國內)
8:華頓中小型 2vote
9:群益馬拉松 1vote
Date source : Lipper
=========================================
3大專家3大族群
1:保守,元大自營,范姜奇秀
core=>2317.3481,2330
with=>2915,6147
2:穩健,元富自營,李瑞恆
core=>1303,2330,2888
with=>3009,6261,6239
3:積極,大眾自營,張智超
core=>2329,1402,6230,8261,2367,1409
with=>2020.6022.2409
============================================
未上市good for invest
擎泰(3555)雷凌(3534)
(國外)
1:JF東協 3vote
2:霸菱東歐 3vote
3:富達新興市場 2vote
4:霸菱歐寶 1vote
5:寶源環球拉丁美洲 1 vote
6:美林拉丁美洲 1vote
7:富蘭克林坦柏頓拉丁美洲 1vote
(國內)
8:華頓中小型 2vote
9:群益馬拉松 1vote
Date source : Lipper
=========================================
3大專家3大族群
1:保守,元大自營,范姜奇秀
core=>2317.3481,2330
with=>2915,6147
2:穩健,元富自營,李瑞恆
core=>1303,2330,2888
with=>3009,6261,6239
3:積極,大眾自營,張智超
core=>2329,1402,6230,8261,2367,1409
with=>2020.6022.2409
============================================
未上市good for invest
擎泰(3555)雷凌(3534)
2007年5月8日 星期二
2006/05-2007/05獲利(每季更新)
本錢20萬,已實現穫利65,203,+庫存未賣出獲利78,651=>20+65203+78651=34,3854
日期 股票名稱 股數 買進總成本 賣出總金額 損益
2006/6/16 友達 1,000 17,308 19,526 2,218
2006/6/16 欣銓 2,000 27,976 27,348 -628
2006/6/16 合庫 1,000 8,529 10,735 2,206
2006/6/16 頎邦 2,000 31,286 29,713 -1,573
2006/6/27 神達 1,000 10,536 14,910 4,374
2006/6/27 全懋 1,000 17,760 21,630 3,870
2006/6/27 欣銓 1,000 13,637 15,301 1,664
2006/6/27 頎邦 1,000 15,942 16,639 697
2006/6/30 耕興 1,000 21,008 24,077 3,069
2006/7/4 盛群 1,000 22,978 31,378 8,400
2006/7/7 普安 1,000 19,066 19,061 -5
2006/7/7 景碩 1,000 35,626 50,405 14,779
2006/7/10 華碩 1,000 28,699 36,041 7,342
2006/7/11 廣宇 2,000 30,106 30,457 351
2006/7/17 久元 2,000 73,004 60,712 -12,292
2006/7/21 華通 3,000 15,051 15,412 361
2006/8/3 耕興 1,000 22,762 25,735 2,973
2006/8/11 景碩 1,000 38,132 36,112 -2,020
2006/8/18 華碩 1,000 30,204 35,524 5,320
2006/8/18 雅新 3,000 32,910 33,319 409
2006/8/18 景碩 1,000 38,335 35,917 -2,418
2006/8/18 久元 1,000 35,600 41,039 5,439
2006/9/15 台新金 10,000 61,717 65,787 4,070
2006/9/15 台新金 10,000 156,222 156,678 456
2006/9/21 光寶科 2,000 34,022 31,591 -2,431
2006/9/21 光寶科 1,000 18,011 16,598 -1,413
2006/9/21 光寶科 1,000 17,011 15,547 -1,464
2006/9/21 光寶科 1,000 18,011 16,548 -1,463
2006/9/21 雷虎 2,000 29,082 30,703 1,621
2006/9/21 雷虎 1,000 15,041 15,804 763
2006/9/21 雷虎 2,000 29,082 31,004 1,922
2006/9/27 中石化 40,000 119,416 128,084 8,668
2006/9/27 中石化 30,000 91,119 95,880 4,761
2006/10/3 強茂 10,000 61,216 66,783 5,567
2006/10/11 金鼎57 1,000 2,314 1,529 -785
2006/10/11 金鼎57 1,000 2,314 1,529 -785
2006/10/11 金鼎57 3,000 6,942 4,776 -2,166
2006/10/11 金鼎57 5,000 12,720 8,222 -4,498
2006/10/11 欣興 2,000 33,717 28,575 -5,142
2006/10/18 飛宏 30,000 551,284 549,117 -2,167
2006/10/23 佳能 5,000 44,155 52,988 8,833
2006/10/24 瀚宇博 20,000 575,819 576,970 1,151
2006/10/26 佳能 5,000 44,156 51,749 7,593
2006/10/31 欣興 8,000 127,946 111,935 -16,011
2006/11/3 中石化 40,000 340,083 340,612 529
2006/11/6 中石化 20,000 154,100 163,983 9,883
2006/11/6 中石化 20,000 170,242 159,492 -10,750
2006/11/15 京元電 10,000 97,844 98,343 499
2006/11/15 京元電 2,000 18,966 20,603 1,637
2006/12/1 景碩 4,000 145,112 146,097 985
2007/1/11 順達 80 4,728 4,750 22
2007/1/11 大田 50 3,522 3,415 -107
2007/1/23 威力盟 80 9,700 8,794 -906
2007/1/30 帝寶 128 11,913 11,338 -575
2007/4/17 聯詠 1,000 57,704 66,072 8,368
2007/4/25 神達 3,000 40,995 44,997 4,002
65,203
庫存未賣出 78,651
股票名稱 股數 持有成本 成交均價 市價 股票市值 損益
亞崴 235 15,356 65.34 78.7 18,494.50 3,138.50
台蠟 470 17,139 36.47 43.7 20,539.00 3,400.00
川湖 120 20,040 167 150.5 18,060.00 -1,980.00
鴻海 110 20,505 186.41 242.5 26,675.00 6,170.00
華碩 216 16,653 77.1 80.8 17,452.80 799.8
正崴 100 10,120 101.2 96.1 9,610.00 -510
超 豐 327 12,952 39.61 52.8 17,265.60 4,313.60
盟立 437 14,767 33.79 38.9 16,999.30 2,232.30
可成 100 24,835 248.35 279 27,900.00 3,065.00
華立 310 20,479 66.06 66.4 20,584.00 105
信邦 350 13,982 39.95 38.45 13,457.50 -524.5
景碩 275 1,810 6.58 129.5 35,612.50 33,802.50
奇偶 90 12,425 138.06 156.5 14,085.00 1,660.00
東台 180 8,764 48.69 43.8 7,884.00 -880
耕興 440 19,338 43.95 44.9 19,756.00 418
欣技 90 4,567 50.74 84.6 7,614.00 3,047.00
凌華 80 2,860 35.75 39.75 3,180.00 320
盛群 180 11,156 61.98 63.2 11,376.00 220
飛捷 94 6,271 66.71 93.6 8,798.40 2,527.40
力成 200 24,334 121.67 127 25,400.00 1,066.00
久元 220 19,193 87.24 96.9 21,318.00 2,125.00
雷虎 150 5,201 34.67 34.45 5,167.50 -33.5
陞泰 354 52,271 147.66 168 59,472.00 7,201.00
明安 71 3,962 55.8 69.5 4,934.50 972.5
茂順 252 9,864 39.14 47.25 11,907.00 2,043.00
華碩 5,000 388,653 77.73 80.8 404,000.00 15,347.00
信邦 6,000 242,094 40.35 38.45 230,700.00 -11,394.00
78,651.60
日期 股票名稱 股數 買進總成本 賣出總金額 損益
2006/6/16 友達 1,000 17,308 19,526 2,218
2006/6/16 欣銓 2,000 27,976 27,348 -628
2006/6/16 合庫 1,000 8,529 10,735 2,206
2006/6/16 頎邦 2,000 31,286 29,713 -1,573
2006/6/27 神達 1,000 10,536 14,910 4,374
2006/6/27 全懋 1,000 17,760 21,630 3,870
2006/6/27 欣銓 1,000 13,637 15,301 1,664
2006/6/27 頎邦 1,000 15,942 16,639 697
2006/6/30 耕興 1,000 21,008 24,077 3,069
2006/7/4 盛群 1,000 22,978 31,378 8,400
2006/7/7 普安 1,000 19,066 19,061 -5
2006/7/7 景碩 1,000 35,626 50,405 14,779
2006/7/10 華碩 1,000 28,699 36,041 7,342
2006/7/11 廣宇 2,000 30,106 30,457 351
2006/7/17 久元 2,000 73,004 60,712 -12,292
2006/7/21 華通 3,000 15,051 15,412 361
2006/8/3 耕興 1,000 22,762 25,735 2,973
2006/8/11 景碩 1,000 38,132 36,112 -2,020
2006/8/18 華碩 1,000 30,204 35,524 5,320
2006/8/18 雅新 3,000 32,910 33,319 409
2006/8/18 景碩 1,000 38,335 35,917 -2,418
2006/8/18 久元 1,000 35,600 41,039 5,439
2006/9/15 台新金 10,000 61,717 65,787 4,070
2006/9/15 台新金 10,000 156,222 156,678 456
2006/9/21 光寶科 2,000 34,022 31,591 -2,431
2006/9/21 光寶科 1,000 18,011 16,598 -1,413
2006/9/21 光寶科 1,000 17,011 15,547 -1,464
2006/9/21 光寶科 1,000 18,011 16,548 -1,463
2006/9/21 雷虎 2,000 29,082 30,703 1,621
2006/9/21 雷虎 1,000 15,041 15,804 763
2006/9/21 雷虎 2,000 29,082 31,004 1,922
2006/9/27 中石化 40,000 119,416 128,084 8,668
2006/9/27 中石化 30,000 91,119 95,880 4,761
2006/10/3 強茂 10,000 61,216 66,783 5,567
2006/10/11 金鼎57 1,000 2,314 1,529 -785
2006/10/11 金鼎57 1,000 2,314 1,529 -785
2006/10/11 金鼎57 3,000 6,942 4,776 -2,166
2006/10/11 金鼎57 5,000 12,720 8,222 -4,498
2006/10/11 欣興 2,000 33,717 28,575 -5,142
2006/10/18 飛宏 30,000 551,284 549,117 -2,167
2006/10/23 佳能 5,000 44,155 52,988 8,833
2006/10/24 瀚宇博 20,000 575,819 576,970 1,151
2006/10/26 佳能 5,000 44,156 51,749 7,593
2006/10/31 欣興 8,000 127,946 111,935 -16,011
2006/11/3 中石化 40,000 340,083 340,612 529
2006/11/6 中石化 20,000 154,100 163,983 9,883
2006/11/6 中石化 20,000 170,242 159,492 -10,750
2006/11/15 京元電 10,000 97,844 98,343 499
2006/11/15 京元電 2,000 18,966 20,603 1,637
2006/12/1 景碩 4,000 145,112 146,097 985
2007/1/11 順達 80 4,728 4,750 22
2007/1/11 大田 50 3,522 3,415 -107
2007/1/23 威力盟 80 9,700 8,794 -906
2007/1/30 帝寶 128 11,913 11,338 -575
2007/4/17 聯詠 1,000 57,704 66,072 8,368
2007/4/25 神達 3,000 40,995 44,997 4,002
65,203
庫存未賣出 78,651
股票名稱 股數 持有成本 成交均價 市價 股票市值 損益
亞崴 235 15,356 65.34 78.7 18,494.50 3,138.50
台蠟 470 17,139 36.47 43.7 20,539.00 3,400.00
川湖 120 20,040 167 150.5 18,060.00 -1,980.00
鴻海 110 20,505 186.41 242.5 26,675.00 6,170.00
華碩 216 16,653 77.1 80.8 17,452.80 799.8
正崴 100 10,120 101.2 96.1 9,610.00 -510
超 豐 327 12,952 39.61 52.8 17,265.60 4,313.60
盟立 437 14,767 33.79 38.9 16,999.30 2,232.30
可成 100 24,835 248.35 279 27,900.00 3,065.00
華立 310 20,479 66.06 66.4 20,584.00 105
信邦 350 13,982 39.95 38.45 13,457.50 -524.5
景碩 275 1,810 6.58 129.5 35,612.50 33,802.50
奇偶 90 12,425 138.06 156.5 14,085.00 1,660.00
東台 180 8,764 48.69 43.8 7,884.00 -880
耕興 440 19,338 43.95 44.9 19,756.00 418
欣技 90 4,567 50.74 84.6 7,614.00 3,047.00
凌華 80 2,860 35.75 39.75 3,180.00 320
盛群 180 11,156 61.98 63.2 11,376.00 220
飛捷 94 6,271 66.71 93.6 8,798.40 2,527.40
力成 200 24,334 121.67 127 25,400.00 1,066.00
久元 220 19,193 87.24 96.9 21,318.00 2,125.00
雷虎 150 5,201 34.67 34.45 5,167.50 -33.5
陞泰 354 52,271 147.66 168 59,472.00 7,201.00
明安 71 3,962 55.8 69.5 4,934.50 972.5
茂順 252 9,864 39.14 47.25 11,907.00 2,043.00
華碩 5,000 388,653 77.73 80.8 404,000.00 15,347.00
信邦 6,000 242,094 40.35 38.45 230,700.00 -11,394.00
78,651.60
訂閱:
文章 (Atom)